邵阳古称宝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如隆回、新邵等地的梅山文化,绥宁、城步的巫傩文化,宝庆、武冈的千年古城,魏源、蔡锷等名人故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邵阳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因此邵阳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迹遍布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古人诗词楹联数不胜数,名人的足迹千古悠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8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小景区300余个景点。2004年隆回魏源故居、武冈中山堂等景点入选“湖南百景”。
资源种类丰富
邵阳非遗资源覆盖面广,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传统工艺、戏剧、美术、音乐民俗活动等各个方面,如花瑶挑花、滩头木版年画、城步吊龙等传统美术,布袋戏、花鼓戏等传统戏剧,花瑶呜哇山歌、七江炭花舞等民间歌舞,宝庆竹刻、蓝印花布、滩头古法造纸等传统工艺,民俗活动则主要有绥宁苗族的“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的讨寮皈节、城步南山的“六月六”山歌节等。
民俗风情奇特
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辖8县1市3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0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其中苗、瑶、侗、回4个世居邵阳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这些少数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的不同,在古老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
文化资源分布均匀
邵阳地区下辖8县1市3区,每个县、市、区都分布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北塔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塔等,双清区有东塔、水府庙、亭外亭等,大祥区有宝庆古城墙等,邵东有贺绿汀故居、荫家堂等,城步有长安营,隆回有魏源故居、魏午庄故居、谭人凤故居等,邵阳县有吕振羽故居等,洞口有文昌塔、青云塔、云峰塔等,武冈有凌云塔、禅师塔等,新邵有大名禅院、文仙观、白云庵等,新宁有紫霞宫、玉泉寺、白云寺等。
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邵阳自古以来位于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势力交错地带,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邵阳早期政区的设立即具有这样的特点,其建城的历史,一直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邵阳是一个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同时也是一个有两千余年军事传统的古城。邵阳地区最早是先建城而后方有政区建置的,亦即东周时代的白公城。
的西汉时期设置的昭陵县到三国吴时期升级成为昭陵郡,也是因为邵阳地区属于边境要地。蜀汉灭亡之后的宝鼎元年,东吴五官中郎将丁忠上书孙皓云: “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是年八月遂“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三国之间在边境属地互相争夺,显然,邵阳地区升级为郡级建制也与军事有关,或者说就是为了军事防御而设置的。
此外,邵阳地区的许多地名来源皆与军事设置或者军事行为有关,如武冈,郦道元称武冈县“有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武陵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武冈县得名即来源于军事活动,其县级政区的建立就是直接位于军事要道之上。新宁县建制始于宋绍兴年间,其起因在于绍兴初年杨再兴起事于此地,平定之后,南宋政府于此立新宁县,这又是一来源于军事活动的政区建置。另有当地新化、绥宁等县的建制来源皆类似于此。
非遗文化举例
如花瑶呜哇山歌,为花瑶民族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一门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呜哇山歌有8种调14种韵,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并常加“呜哇……“等衬词,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在所有的韵体文本里绝无仅有,200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布袋木偶戏的一个分支流派,以其传承地湖南阳冠名而得。邵阳布袋戏艺术在湖南已有数百年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它集木偶雕刻、民间音乐和戏剧表演于一身,不仅汲取了湖南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也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间艺术最丰富多彩的一面,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正因为如此,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