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山东野战军攻击泗县失利,虽然战斗中消灭桂军172师3000余人,但是仅山野主力第8师就伤亡2700余人,而二纵和九纵也各有数百人伤亡,总数应该超过了4000人。战后山野参谋长宋时轮引咎辞职,而司令员陈毅也遭受到党内一些同志严厉的指责和批评,处境艰难。
同时,由于山东野战军没有及时南下增援华中野战军,也造成两淮保卫战的最终失利,毕竟华中野战军只有30000余人,寡不敌众。因此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放弃两淮根据地北撤鲁南,整个华东解放区的面积缩小了一半,许多战士从富庶的苏北到达比较贫困的山东时,怪话不断:“反攻反攻,反到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
从1946年10月下旬开始,山东分局和华中分局在小镇子陈师庵连续召开会议,会上陈毅饱受批评,比如救援两淮不力、作战指挥不够优秀等等,整体局势被动,大家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陈毅表现的非常大度,一方面非常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另外一方面其实自己也比较痛苦,他会议上曾经激动地说:
“别人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我陈毅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别人能打胜仗,我陈毅也能打胜仗”!客观来说,陈老总从南昌起义起,担任比较多的是政治职务,出任新四军代军长以后,受条件限制,并没有机会与日军进行大兵团作战,包括之前规模较大的黄桥决战,也是苏北指挥部的副手粟裕实际指挥的,因此当战争发展到新形势之时,出现一些不适应当属正常。
此时敌人也在调整部署和步步紧逼,经过加强后的蒋军,在华东战场的野战部队已达25个整编师,在抗日名将薛岳的统一指挥下,分多路向鲁南地区合围而来,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而在涟水西北举行的“陈师庵会议”(多次会议)上,着重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两个野战军如何统一指挥,毕竟在敌人的压迫下,山野和华野形成了事实上的会师局面。
在陈毅的力主和推荐下,会议决定由粟裕主要负责两大野战军的作战指挥事宜,并且得到了延安方面的批准,而面对敌人的多路进攻,陈毅经过认真考虑,选择先打沭阳方向之敌整11师和整69师。1946年12月11日,延安急电正在苏北盐城指挥保卫战的粟裕,既祝贺盐城保卫战的胜利,同时命令:“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粟裕接电后立即动身,至沭阳与陈毅汇合。
从这一天起,原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就事实上成为两大野战军的统一指挥员,面对所谓的“名将”对手薛岳,陈粟决心调动24个主力团的兵力,以九纵监视和阻击胡琏整11师,集中主力歼击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从而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一举扭转苏北和鲁南的不利局面。12月15日,延安复电表示同意:“决心与部署甚好,战况望随时电告”。
战至1946年12月19日,我两大野战军仅用三天时间便胜利结束“宿北战役”,全歼中央军嫡系部队整编第69师,中将师长戴之奇兵败自杀,少将副师长饶少伟被俘。几十年以后,粟裕在回忆录中谈及宿北战役,将其评价为“华东的一个转折” ,尽管这次战役的规模跟以后相比算不得大仗。
但是粟裕认为:“这次作战是两支野战军会师后的初次协同,这仗打胜了,兄弟部队之间便产生了信任感,合并后的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也就产生了彼此和上下之间的信任,是无价之宝”!粟裕马不停蹄,指挥部队随即又发起鲁南战役,至1947年1月4日,全歼敌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取得空前大捷。
粟裕接手军事指挥权仅仅20天,便取得两战两捷,扭转了战争局面,其卓越的大兵团指挥能力显露无遗,尽显名将风范,也证明陈毅的眼光是非常准确的。鲁南战役结束后,敌方主将薛岳被南京方面撤了职,敌军进攻一时陷于停顿,而我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合编问题,也在休整时期正式提上日程。
陈毅亲自组织起草了“华东野战军”组建的整编草案,并电告延安做了详细说明,1947年2月3日,延安复电“同意丑东电十个纵队的编制”。于是华东野战军正式宣告成立,以陈毅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刚开始,国共双方几百万军队剑拔弩张,对阵的领军人物全是久经沙场的名将。
1946年下半年,双方一边高唱和平,一边积极备战,暗自摩擦,大打不断,小打天天。
国民党还都南京。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最先应该清除的,就是近在咫尺的苏中新四军。
国民党军队挟抗战胜利余热,坐拥美式军援,又接受了百万日军装备,占据大城市,依托交通线,可谓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自然不可一世。
新四军敌后抗战八年,艰苦卓绝,由弱到强,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颗红心永向前。
一边是北大出身、黄埔四期,国民党第一王牌部队主官,后来被网上炒作成“抗日名将”的国民党军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
一边是没上过军校的、教导队学员班长出身、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北上抗日围剿幸存者、八年抗战洗礼的“常胜将军”刚由新四军改编的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
两个“名将”的交锋如何呢?
张灵甫一马当先,攻六合、占涟水,一路凯歌。
粟裕沉着应战,3万对12万,“七战七捷”。
由于国民党军队具有的兵力、装备、后勤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刚刚从游击战争中脱胎出来,1947年2月才成立的华东野战军,明显不具备决战的本钱,只能采取千里机动,寻机歼敌。陈毅把这叫做“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是不是很形象?
1947年在5月,国共大军云集沂蒙山区。
国民党军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仍以“名将”张灵甫整编74师为先锋,以八个精锐整编师20多万人,加上外围两个兵团25万人,围堵华野“狼狈逃窜”的“残余”部队。
要说围堵解放军的国民党部队,汤恩伯、李天霞、黄百韬……个个都是“名将”,咱不能一一列举,还是只说“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按照一兵团根据空军侦查和逃回来的俘虏供称的华野司令部在临沂蒙阴坦埠小山村的消息制定的作战计划进攻,因为山路崎岖,卡车牵引重炮难行,因此将重炮和战车留守临沂。考虑到华野早就“闻风丧胆”,估计“剿匪”进攻也是摧枯拉朽,依托公路和垛庄补给基地,因此,携行粮草弹药也不必太多。一旦遭遇大部队,也可迅速回到垛庄补给基地,依托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坚守待源,或者迅速向左向右两翼护卫部队靠拢,形成合力,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撤可以迅速回临沂或者蒙阴城。
“名将”绸缪,是不是可算万无一失?
再看粟裕,一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缴获大量火炮坦克武器弹药,一边收编俘虏,改造解放战士,升级地方部队,招兵买马,悄悄壮大……
一边摆出临沂失守,部队不堪再战,深入沂蒙山区,四散逃跑。
一边积极寻找战机,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一口吃掉一块。
当粟裕敏锐地发现国民党第一王牌部队“名将”张灵甫的整编74师孤军深入,脱离左右两翼保护一二十公里,给我军两翼穿插、分割包围、一举歼灭造成了战机,于是果断召集华野司令部首长紧急磋商,一致通过,下决心打掉这个第一王牌。
粟裕于是集中一、四、八、九纵队,分别阻击、穿插,形成包围,一边让六纵王必成部“飞兵激渡”出其不意抢占整编74师的补给基地垛庄,并封死了张灵甫的退路。以其他部队和地方部队、民兵,阻援打援。
结果是,“名将”张灵甫固守荒山孟良崮,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只听枪炮响,就是无法前进一步去救援。
孟良崮战役,歼敌人数并不太多,3200人,还不如之前的莱芜战役,56000人。
双方伤亡都很大,为啥成为解放战争经典战例,成就两个方面一批“名将”呢?
专家分析出来,就没啥意思了,评论区里有高人。
往往决定一场战争一次战役的胜利,亦或是几个战役的胜利,因为是”名将”。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太多了,有真有虚,只举真的,如岳飞打败金兀术,唐朝卫青、霍去病击凶奴、清代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为建立新中国和保卫新中国的名将我就不说了。举外国近代名将,如苏联朱可夫,英国蒙国马利,日本三本五十六,德国隆美尔,美国巴顿等等,他们均曾是赫赫有名的名将,都取得过很大的胜利,没有他们,那些胜利是不可能取得的。但我为什么加个”往往”而不是绝对,为什么只讲某个战争部分的胜利,而不是全面的胜利?因为决定某个全面战争胜利的条件决不只是”名将”,而是由诸多条件决定的。岳飞胜利在望时,十三金牌招回还被奸臣污蔑、皇上加害。曾国藩也未保住大清朝,山本、隆美尔打的侵略战争所以失败,蒙歌马利、朱可夫既打的正义战争又有好的统帅所以胜利,巴顿是名将可未善终,抗日名将张自忠最终阵亡。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的一大批名将,是因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支持、毛主席等军队最高统帅的英明,离开这些,哪个也成不了新中国的名将。所以承认名将的作用只是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将领而言,而且不是整体战争胜败的决定者,哪怕就象朱可夫直捣柏林,他也只是个”名将”而己。还要说明的是,名将必须是在一定时期能打仗、会打仗,打过大胜仗的将领,无论整体战争结局如行,是胜是败。象南宋文天祥,他可以和岳飞称为民族英雄,但很少有人说他是名将。至于那些挂着”名将”招牌而不能打胜仗、不能打大胜仗的将军,也决不是名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名将和庸将两种将领,不存在普通将领一说。
因为战场的战胜,只有胜利或者失败,平手的可能性很少。
也就是,要么你打败对手,要么就被对手打败。
而将领对于一支军队的作用,是极大的。
这点,在海军更容易体现出来。
在著名的二战莱特湾海战中,日本采用了一个战略。
由小泽的舰队作为诱饵,将莱特湾的美军航母编队吸引北上,离开莱特湾。
这样一来,莱特湾庞大的美军登陆舰队,就没有了控制掩护。
这边栗田的舰队的战列舰,就可以冲入莱特湾,歼灭美军登陆舰队,完成战役支援任务。
而小泽的有诱饵舰队很强大,由4艘航空母舰:瑞鹤号航空母舰、瑞凤号航空母舰、千岁号航空母舰、千代田号航空母舰、2艘由战舰改装的航空战舰伊势号、日向号、3艘巡洋舰多摩、五十铃、大淀和9艘驱逐舰组成。
为什么这么强大,却要做诱饵?
因为当时日本已经用光了舰载机飞行员,现有的飞行员都是菜鸟,驾驶飞机哪怕是神风战机,也绝对不可能对美国航母造成威胁。航母没有优秀飞行员,就成为废物,只能当作诱饵。
相反,栗田舰队也很强大,由大和、武藏、长门、金刚和榛名五艘战列舰组成,加上12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组成。
虽然之前的空袭,让武藏号和几艘巡洋舰被击沉,但舰队仍然保持大部分实力。
这边,美国海军名将哈尔西,此次却中计了。他率领几乎全部主力,包括9艘航空母舰(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班宁顿号、碉堡山号、胡蜂号、汉科克号、企业号、艾塞克斯号)、八艘轻型航空母舰(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勒伍德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兰利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六艘战舰(阿拉巴马号、爱荷华号、麻萨诸塞号、纽泽西号、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北上追击日本航母去了。
经过一番打击,小泽舰队的航母全部被击沉。
但是,由于哈尔西中计被调开,栗田舰队得以冲入莱特湾,这里庞大的美军登陆舰队,顿时遭遇灭顶之灾。
金凯德上将只有一些掩护登陆的护航航母和驱逐舰。
护航航母搭载的舰载机虽有数百架,但都是用于反潜或者地面攻击的攻击机,只携带鱼雷和对地炸弹,不能对舰攻击。
而这些飞行员,也没有接受过攻击大型军舰的训练。
更要命的是,护航航母的速度还很慢,一般时速只有十几节,日军军舰普遍则有二十几节,美军舰队甚至难以逃走。
这种情况下,金凯德上将可以率领16艘护航航母,在驱逐舰掩护下迅速撤退。
但数千艘美军船只,就成为日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的靶子,会遭受毁灭性的损失。
此时,金凯德上将表现了名将的判断力,命令舰队立即不惜代价抵抗。
于是,护航航母和驱逐舰开始以半自杀的方式攻击大和号战列舰,驱逐舰甚至主动冲上去释放鱼雷。
虽然在日军炮火下,美军舰队损失惨重,多艘护航航母被击沉或者重创,却让栗田健男中将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栗田认为美军之所以以卵击石,肯定不是犯傻了,而是美军航母战斗群早已歼灭日本航母后返航,很快就要发动猛烈的进攻。
莱特湾的美军护航航母,才会不惜代价坚持,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反败为胜。
所以,栗田健男中将在马上就要全歼美国舰队和数千艘船只时,突然宣布放弃战斗,北上返航。
由此,美军莱特湾船只逃过一劫,进而继续追击,重创栗田舰队。
撤退回日本时,栗田舰队的5艘战列舰,只剩下大和号一艘。
这里,就可以看出名将和庸将的不同。
在关键时候,金凯德上将如果做出另外的判断,美军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而哈尔西平时还算聪明,关键时候却轻易中计,险些造成友军惨烈的后果,也是个庸将了。
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和。但归根结底,战争是人的战争,特别在冷武器时代,人才是决定战争的最重要因素。
而由人组成的战争“游戏”,决定这场游戏的胜负关键中的关键,在于两军主帅。
各自队伍中的中枢神经,灵魂人物。
对其中的佼佼者,我们称之为名将。
名将,是绝对能够影响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种族的衰亡。
战国时代,一个小小的燕国,因为拥有了乐毅,竟把强大的齐国打得只剩两座孤城,而当年轻的燕惠王盲目换帅后,一败涂地,被田单一鼓作气,收复全齐。
兵还是那些兵,城还是那座城,但对垒的主帅不一样,整个战争走向完全不一。
试想换个主帅,谁敢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面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可项羽敢,韩信敢,所以他们是名将,所以他们能在战争上以少胜多,横扫千军。
大汉面对强大的匈奴,没有霍去病的横空出世,没有卫青的骄健锐利,能把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打得西迁,改变亚欧历史。
有人会说时势造英雄,没有霍去病,也会有张去病,李去病。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也英雄改变了历史。
没有了名将王猛的辅佐,符坚空拥百万强兵,淝水一战仍然不战自溃。而老对手前燕有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在一天,尽管国力衰退,前秦仍就无法对其有所企图,而当慕容恪慕容垂一死一逃,前燕几年不到就被前秦所灭。
名将,有时候就是一个帝国的支柱,和希望的种子。
战争是冷酷的无情的嗜血的,但名将又是温情感性的,可以说是名将让战争从冰冷的机器变成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星,是名将让冷酷的战争变得有温度,所以我们会感叹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宿命,更敬畏于霍去病的匈奴不灭所以家为志向,更悲叹于岳武穆的只差一步痛饮黄龙。
可是说,是名将最终让战争从行为升华为艺术。
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我们对战争的热爱是叶公好龙式的,真正让我们迷醉的,是名将。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啸西风,历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百战风云》《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等,曾任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现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
名将都是千锤百炼成钢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当。
名将在战争中不仅是能征惯战的军事将领,而且还是扭转战局丶出奇致胜的定海神针。
当年组建新四军,国共双方为一人选争执不下,互不让步。最后定下了叶挺,双方才认可,达成了一致。
就因为叶挺是北伐名将丶名震天下。
三国张飞义释老将严颜,严颜为之一路游说旧部,竟不费一刀一枪,兵不血刃,拿下沿途关隘。
张飞就此顺利地和水路大军汇合,诸葛军师也盛赞张飞粗中有细,所向披靡。就是因为严颜是名将,能让守军心甘情愿地易帜追随。
凡是名将都有一股气势,威震敌胆。当年世乒赛,初出茅庐的刘国梁,就曾经说过:只要王涛大哥在,大家心里就有底。
王涛是队内老将,是定海神针,带动了刘国梁等斩露头角。名将压阵,士气高昂。
名将就是军队之花,名将就是烈火金刚!
名将对战争的因素很大!
当年毛主席说一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几分之一!
长胜将军,转变危机,扭转战局……
我觉得,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将帅的指挥艺术,军队的素质训练和整支军队乃至一个政权的经济动员能力(政权的整合能力)是分不开的,三者之间是三三开的关系。三者俱全的肯定胜过只有一者或二者的,有二者的肯定胜过有一者的。
战国是魏武卒能横行天下,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与名将吴起为帅、军队精良、国家强大密不可分。二战时美国能在欧洲势如破竹,其实与所谓名将的能力关系不大,甚至和士兵素质关系也不大,因为美国超级强悍的综合国力早已弥补了这两个层面,哪怕派个唐氏症患者上去代替巴顿或者麦克阿瑟,参谋们也能把一切都搞定。事实上,美国的这种风格最像古代罗马,布匿战争后罗马当时征服四境,靠的就是完善的制度和强大的国力,甚至宿营地外壕沟挖多深多宽帐篷间距离多远都有详细规定,所以无论换谁当指挥官,军队都能在百夫长们的指挥下自我运行甚至作战迎敌,名将也因此显得无足轻重。
而对于一些社会经济实力不强或者实力相近的政体来说,将帅的指挥能力就凸现成决定性因素了。比如楚汉之战中刘邦和项羽集团,兵员大体上半斤八两,但刘邦集团社会整合能力强于项羽,又得到韩信这样的名将,因此四年打下来,水落石出就分出了胜负。
解放战争中,我军一开始在社会经济实力和士兵素质上是短板,国民党不仅是执政党,有几百万装备精良的老兵和几乎全国人民的支持,还有美国援助做背书,但我军能发动群众实行土改,从而让士兵真正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国民党兵投降过来后得知家乡解放自家分到了土地,由衷的捍卫新生政权的那股锐气和勇敢,绝对是能排山倒海的。而我军将帅的奇谋良策则是另一原因,不再详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