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提问的都有个小括号,除了孔圣人)
以陇西郡郡望的李氏家族,古代五姓七家之一,而且跟其他中原世家以书礼传家不一样,居住在西陲的陇西李氏更重要的是靠会打仗。
其起于秦、兴于汉、南北朝时开始崛起、盛于隋唐,建立的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两大巅峰盛世之一,跨度千年。
陇西李氏始祖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封南郑公。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值得注意的是李昙的次子李玑,曾官至秦国太傅,而李玑的次子就是中国历史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名将之李牧,赵国的武安君,五姓七家中另一个李氏赵郡李氏的始祖。
到了汉代,陇西李氏出了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中国历史上悲情人物,李广、李敢、李陵三代。
汉之飞将军李广镇守边关四十年,不教胡马度阴山,但命里运背,老是迷路,最后愤而自杀。
其子李敢,认为父亲自杀是卫青逼的,打了卫青,后被霍去病射杀。
富有争议悲剧人物李陵,率领五千军队出击匈奴,结果被李广利这二货坑了,匈奴八万大军围攻,且行且战八日,射杀匈奴上万人,兵败被俘。结果汉武帝误听讹言,诛李陵三族,最后降匈奴。
五胡乱华之际,陇西李氏撑乱而起,李暠建立西凉政权,历21年亡于北凉。
西凉灭亡后,其孙李重耳出仕北魏, 其三代孙李虎随北魏大将贺拔岳征战,军功至左军大都督,在贺拔岳遇害后,与宇文泰一起平定侯莫陈悦,后立西魏时,封为八柱国,北周建立后封唐国公。
李虎
此外在十二将军里面,陇西李氏还有大将军李远,此人为李陵在匈奴所生后代,在北魏时内迁回中原,重新加入陇西李氏。李贤李远李穆兄弟三人,在西魏和隋建立过程中,均立下大功,先后封为黎国公和申国公。
此外,还有赵郡李氏,八柱国之一的,赵国公李弼,李姓到隋朝时四门显贵。这也是为什么,“桃李子得天下”谶言一出时,贤如隋文帝杨坚也会恐惧,筛选下那个最有可能,李虎的孙子李渊赶快想办法自污,而不知道低调,又不主动去死的李穆的儿子申国公、右武卫大将军李浑,被其儿媳妇诬告谋反被诛。
等到李渊真正太原起事的时候,把家里亲戚叫过来,在领兵打仗的将领就不用愁了。堂侄李道宗、李道彦,侄子李孝恭,儿子李世民,女儿平阳公主,女婿柴绍,还有旁系陇西李氏丹阳房的李靖。隋末一半的打仗牛人就已经集合好了,打仗一个比一个厉害,比曹老板的曹家将夏侯家将还好使。
而其建立的大唐盛世,无疑是中国古代汉人政权的两大军事巅峰,而且还有难得的开拓进取精神。跟西汉历经文景五十年休养生息后汉武扬鞭不同,大唐统一全国后,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四处征伐,灭东西突厥、灭高昌、灭薛延陀、灭铁勒、灭龟兹、灭百济、灭高句丽、征服吐谷浑等等。而且其精锐部队突击战术,反而使国力越打(抢)越强。
1,官运亨通。从先秦李耳开始。李耳是第一个正史立传的李姓。他的儿孙官运亨通。比如赵国大将军李同、秦国太傅李玑、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李牧等等。两汉三国,李姓为一流冠族,十六国,有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隋唐时期,陇西李氏发达,开辟了李唐王朝。
2,人才辈出。除了上面的官场上的风云、人物,李姓名人比比皆是。比如如雷贯耳的李白、李商隐、李冰、李煜、李清照。现代有李大钊、李四光还有海外的李嘉诚、李光耀、李远哲、李昌钰等等。
3,人丁兴旺。人丁兴旺,是长盛不衰的首要条件。现如今,全世界李姓总人口超过1亿,是中国第一大姓,占比7.19%。
4,王侯将相有种。话说盛极必衰。唐朝,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李氏家族遭到重创。
看看民国时期,钱氏家族人才辈出。钱玄同、钱穆、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等名人。甚至金庸、琼瑶都与钱家沾亲带故,于是我想,王侯将相,实有种耳,不服不行。
曾看过一段记载:1958年3月,毛泽东游览程度武侯祠时看了唐代名相裴度写的一块碑文后,便问随行的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陶撸茄:
还没等陶撸茄回答,毛泽东就笑着说,告诉你吧,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现在治下的闻喜县裴氏家族。
绵延两千年,兴盛八百年的裴氏家族
说起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很多人一直记得是孔子家族,孔子的影响力不管是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有孔子学院,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他的后人更是因为孔子的地位,使得家族经久不衰。但我们也知道,孔子家族其实只是因为孔子的影响才能持久,而在其后人中并没有多少出彩之人,相反的,每次国家有难,倒是孔子后人第一个出来投降的。
可是山西省闻喜县的裴氏家族,确实中国历史上出了宰相最多的一个家族,它以“河东裴氏”闻名于世,是中古时代的世家大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像裴氏这样,绵延两千年,兴盛八百年的家族,少之又少。
现在的裴柏村是一个典型对的内陆农村的样子,但在汉唐时期,这里曾属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根据记载,河东裴氏是最早一支由西北地区进入中原,以放牧业为主的氏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熏陶后,到春秋时期完全融入了中原。
历史上有过许多这样的氏族迁徙到中原,所以裴氏家族在那个时期不上不上什么出众。但令人诧异的是,先前平淡无奇的裴氏家族,到了汉末魏晋时突然爆发,犹如黑夜中绽放的烟花在中原大地上炸开,然后进入了长时段的辉煌展示,长袖独舞到唐朝末年才暗淡。也就是说,裴氏家族在中国舞台上整整“表演”了八百多年。
裴氏家族的兴盛史
裴氏家族肇始于裴潜,名字听起来就像“赔钱”,而这似乎也恰恰寓意着裴氏家族想要兴起,就需要努力赚足崛起的本钱。在裴潜之前也有出现过一些任务,但正史并没有为他们留下笔墨。
裴潜能超越先辈的地方在于,他是正史为之立传的第一个裴氏族人。《三国志》中记载,裴潜曾做过曹操的军事参谋,曹魏立国后,裴潜官至尚书令、封清阳亭侯,他是裴氏家族第一个宰相。
(裴潜)
裴氏家族的发展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零到一,很难,从一到多,极易”。
为什么这样说?
裴潜的儿子裴秀、侄子裴楷,并列晋朝公候,同为宰相,荣耀无比。之后,裴秀之子裴頠、裴楷之子裴宪,先后官至晋室侍中,也都被封为宰相。因此,所谓的从一到多,就是从裴潜开始,祖孙三代,五人入相,中间也才四五十年时间,这个家族犹如开挂一般成为巅峰家族。
你以为这就是河东裴氏的厉害之处了吗?不,这点成绩还只是这个家族的崛起前的一个小小的热身而已。
(裴秀)
唐朝289年时间里,裴氏家族才显示出他们傲人的成绩,在这段时间里河东裴氏一共出了17个宰相。宋代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将河东裴氏排在第一位。不仅如此,这家族还出了节度使、将军、都督、尚书、刺史等高管更是一大批,就连驸马都有10个。那时候的人常说,哪里有高官,哪里就有裴氏家族的人。
盛极在唐朝,暗淡在五代,虽然五代以后裴氏家族走向莫若,但还是偶尔有大人物出现,这个家族犹如一颗苍天大树,即便树枯叶落,但根基还在。
裴氏家族做了什么,能够兴盛八百年
明末大儒顾炎武曾出访裴柏村拜晋公祠,说在村里登垄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连着100多个墓主都有名字、官爵可考。这次出访后,顾炎武总结裴氏家族的兴盛原因,联姻、世袭、自强。
这个总结是没错的,河东裴氏的起落与门阀制度的兴衰轨迹基本一致。作为大唐开国功臣的裴寂,更是打下了这个家族此后两百多年兴旺的根基。然而,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古时代,世家大族的起落,总是跟着历史的走向挂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常态,没有哪个家族可以保证恩泽永久。
而河东裴氏确实独特的一支,除了时代与制度的因素,还有着其他更为深层的原因,才能让他们在滚滚历史车轮中保持了几百年的兴盛。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
裴氏家族一直把这16个字作为家训来教育子孙,所以欧阳修就曾指出,良好的加封是裴氏兴盛的主要原因。从裴氏历代子孙中都能看出,他们时刻都遵守这些家训。
- 重教守训
重教即重视教育,这是一个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基础。古代的大家族要么依靠经济实力、要么是武将之后,而裴氏家族是通过教育形成家学门风,确保人才辈出,这才不会是时代所淘汰。
许多人在读《晋书》、《南史》、《北史》货新旧《唐书》时会发现,无论读到哪个裴氏人物,基本上的介绍都是“博学多才”、“博览群书”、“世以儒学为业”等。由此可见,裴氏的族人们都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仕途的。
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宰相裴炎,早年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其他同学都出去玩耍,只有他依旧埋头苦学。人事部要举荐他做官,被他拒绝,理由就是“我的学业还没完成”,最后苦读十年,靠自己的能力入朝为官。
唐宣宗名相裴休,年少时跟兄弟两个一起读书,“经年不出墅门,昼讲经籍,夜课诗赋”,最后兄弟三人皆进士及第。裴氏家族非常推崇“自立求功者荣,因袭获爵者耻”的精神,所以他们一直都把靠自己的能力入朝为官视为荣耀,而不是靠父母或家族的实力一步登天。
- 德业并举
裴氏家族意识到,建功立业很重要,但不能忘记道德修养,有德的能人,利国利民,无德之人,祸国殃民,历史上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的人太多,有了权力之后往往误入歧途,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
- 廉洁自律
裴氏家族最后把家训的落脚点放在了道德上,总结出来拎出四个字“廉洁自律”,这是对成才之后的子孙的训诫,也正是这四个字抓住了人性堕落的要点。
一个人堕落的诱因,买么贪恋、要么美色,所以要经常自我反省,做到廉洁和自律,才不会在权利、金钱和美色中迷失之握。
(裴松之)
例如,裴昭明是裴松之的孙子,作为名门之后,但他不贪暴利,为官清廉,仅靠微薄的俸禄过日子。就连齐武帝都感叹说,我读的书少,不知道哪个古人能跟裴昭明做到一起的清廉。
结语
良好的家风,先人的家训让裴氏族人为了能够在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官场中生存下来,他们都小心敬慎的做事,为求在浊世中保住操守。
当然,没有人可以说裴氏家族不出贪官,但史料记载他们中的贪官很少,极少。在历代正史记载中,被立传的裴氏族人有105人,除了北朝的裴景颜、唐朝的裴延龄几个人外,其他人均可用“廉洁自律”来形容。
河东裴氏没有为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也没有深宅大院,他们为子孙留下的是修身养性的道德典范,以及自强不息,靠自己努力的精神。
历史的车轮碾压了多少的贵族姓氏,风沙淘尽了无数名门望族,但唯有河东裴氏能够足足兴盛了八百年之久,这是让所有大富大贵之家望尘莫及的。所以,说裴氏是长盛不衰的家族,一点都不为过。
中国历史上的家族有很多,但延续相对较长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是皇室,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汉、唐、宋、元、明、清这些国祚相对较长的皇室,但有一点,即一旦王朝灭亡,则家族也陷入沉寂,难复荣光。此外,附庸于皇室的一些王侯家族也可以如此,如明代沐氏家族。
其二是北孔南张,即山东的孔子后裔与江西的张道陵后裔,前者是儒家的化身,嫡系子孙历朝均有所册封,而尤以明清两朝为最;后者为道教的至高代表,但因为其稍晚于孔子,且孔子所代表的的儒家成为国家文化基础,所以张氏地位远不如孔氏。二者虽然都是如封建皇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接受朝廷的诰封,代表着朝廷对一种文化的认同。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权请删
第三类就是在传统社会通过科举等方式延续不断的家族,这一类家族不像前两类自带光环,也即需要通过自身的奋斗而不断延续,所以他们最容易衰落,但也不乏一些能够延续几百年的望族。这一类的家族在全国各地均有,如元末麻城邹普胜家族,在明清两代科举都很兴盛,邹普胜的孙子邹来学(第三代)于永乐年间成举人,至清代乾隆四十四年,第十六代孙邹深为家族最后一名举人,也即从第三代至十六代,每代都有举人、进士,这样的大家族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
不过在传统社会,除了孔氏与张氏外,其余两类都很难做到长盛不衰,至多较其他家族延续较长罢了,最终都会衰落。
孔家吧,另外就是钱塘钱家了。
河东闻喜裴氏家族
你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家族有什么厉害之处。
毛主席评价裴家为“千年荣显”。
这是毛主席1958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率领与会代表游览武侯祠,观看裴度撰写的诸葛武侯祠堂的碑文时说的。他说:“闻喜县是中国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县,出自闻喜的宰相多是裴氏家族。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
确实,裴氏家族在其两千余年的历史中,所创造的辉煌是几乎无人企及的。
裴氏家族的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周僖王时正式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追踪溯源三支都是出于闻喜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名”在其家族人才辈出,可谓是”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巨”在有识之士朗若群星,不胜枚举。
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绵延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仅有。说句实话,裴氏家族实在过于离谱,要不是史书记载证据确凿,估计没几个人愿意相信,毕竟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那么老杜就来给大家细数一下裴氏家族的辉煌。
裴氏家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裴氏家族的老家裴柏村也因此得名“宰相村”。除了官场,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不少。
这样看似乎不能感受到裴氏家族的厉害之处,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皇帝,你上朝的时候看到前朝的官员许多都姓裴,他们都互相是亲戚。你下朝了回到后宫发现自己的老婆、儿媳妇、女婿或者亲戚也大有裴氏家族的人在。
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当时的裴氏家族,就是这样位极人臣而且树大根深,
如果你还不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家族,那就来看看裴家都出了哪些人物吧。裴家兴盛六朝绝不止是当官的人多这么简单的。
裴柏村里有个晋公祠,供奉的就是被尊称为晋公的三朝名相裴度。你可以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面找到他的传记和记载。元朝的关汉卿以他为原型写了《裴度还带》。在政治上方面,裴度坚持治理国家要任用贤才。他任宰相期间,荐引过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人,从不荐引无才的亲友为官,他反对权奸,坚持唯才是荐。并且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之乱,最终实现了“元和中兴”。除了政治上的建树,他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他认为“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这对于当时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的倾向,具有补偏救弊的意义。裴度晚年留守东都,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自娱自乐,提携了很多文人,颇为时人所敬重。除了和不少文人是好友,他的家族也和唐朝的文人联系甚密。裴度之妻韩琼英,有个弟弟名为韩愈;裴勉孙女婿名叫杜牧;裴迪的妹妹,嫁给了王维;裴隐与李白是交往甚密的好友;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为好友裴录事写诗《赠益府裴录事》。唐代流传千古的文人墨客,几乎都与裴家人有交情。
裴矩是隋朝著名外交家、战略家,他曾用离间计分裂突厥,借内耗削弱其实力,从而减轻对中原的威胁,为日后唐朝战胜突厥埋下伏笔。他还经略西域,致力于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于隋朝,拓疆数千里,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此外,裴矩还是著名的地理学家,曾编写《西域图记》三卷,记载西域四十四国的地理资料。 魏徵评价他说:”裴矩学涉经史,颇有干局,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诸古人,殆未之有。与闻政事,多历岁年,虽处危乱之中,未亏廉谨之节,美矣。然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献地,聚粮且末,师出玉门,关右骚然,颇亦矩之由也。”
在学术领域,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总结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创造性地制定出“制图六体”的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为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所著《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他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
而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马因、裴子野,都因治史享有盛誉。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65卷、博采群书,史料翔实,流传千古,开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称赞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马因为司马迁《史记》作注,写成《史记集解》80卷,流传于世。他的孙子、裴马因之子裴子野撰写编年体《宋略》20卷,影响非凡,永垂后世。
上述的是部分裴氏家族杰出人物代表。
那么,裴氏家族何以绵延两千余年,兴盛八百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想要一个家族长久兴盛仅靠家族中的几个能人是远远不够的。纵观古今中外,你会发现凡是根深叶茂的名门望族都具有两大要素。亲缘关系(联姻)和家族文化。
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在我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政治的一种手段。通过婚姻关系来巩固统治集团的统治地位是封建统治阶级惯用的方法。
实际上纵观古今中外的名门望族,家族发迹之后也大多是靠这种“门当户对”的联姻来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络和权力体系。所谓树大根深,这种亲缘关系就是世家大族埋藏在暗处的“根”。
对于裴氏家族也不例外。仅从裴氏家族全盛的唐朝而言,他们的亲缘关系就贯穿唐王朝政权的始末,裴氏家族与李唐王室有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
早在唐初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裴律师又娶了高祖的女儿、太宗的妹妹临海公主为妻;宰相裴居道的女儿嫁给唐中宗,并被封为孝敬皇后。在唐王室中高祖、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宪宗都有女儿与裴家联姻。仅玄宗就有六个女儿嫁到裴家。历史上,共有21位皇家女子嫁入裴家。而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也是裴家的媳妇。
足可见裴氏家族的位高权重,毕竟唐朝时期裴氏家族能查到的宰相就有二十多个,皇室不得不通过联姻来笼络裴家。裴家也借此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今后的仕途铺路。
这种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亲缘关系织成了一张密密的网,不仅保障了裴氏家族在官僚集团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促使了它的长盛不衰。
其次,封建门阀制度和世袭制更保证了家族荣誉和权力的代代传承。
家族文化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
儒学核心
裴氏家族作为诗礼传家的衣冠大族深受儒学影响,践行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儒学也称为其家族文化最根本的特征。裴氏家族要求族人严守孝悌,居丧合礼。这个制度使得裴氏家族保持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家族结构,长幼有序、尊卑有礼,很好的维持了家族秩序。同时,家族内部以血缘关系形成的纽带很好的团结和稳定了族人,使得他们彼此照料关怀,让裴氏家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出于这样崇尚儒学的家族文化氛围,裴家人对于儒学不断深入学习,把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具有很高的政治热情并且积极投身于其中,也正是因此,裴家才走出了七千多位官员。
博采众长
除此之外,裴氏家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具体表现为”史学传家、著述丰富、多才多艺、文采出众、生活俭朴、轻财重义”等。
史学三裴之后,裴氏家族就奠定了以史传家的传统,家族子弟学史明史,在史学方面著述甚多。其次,裴氏家族很注重对后代才艺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书法、音乐、文学等内容,同时也支持后代将自己的才华尽情施展出来。所以,裴家有很多政坛以外的名人,政坛以内的名人也往往在自己的才艺方面有所成就。如地图学家裴秀,宰相裴度在文学上的成就,裴行俭不仅通晓阴阳算数而且是著名书法家等等。而且,在前人取得成就之后,这部分的经验和文化就累积下来,成为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后人得以进一步学习它们。可见裴家是真真正正的书香门第文化世家。
勤俭节约
在生活作风上,裴氏家族实行俭朴政策,虽然家大业大,但绝不铺张浪费,也很少敛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裴侠。史书说他“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他因此被周文帝称为“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而且,他对“清苦”的价值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 可见裴家人早就对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了,“清”和“俭”也成为了裴家人的立身之本。
家教严格,重视教育
裴氏家族很注重自小培养子孙的持之以恒、勤奋学习的品德。并且要求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了保证子孙后代都成人成才,裴氏家族的家教是很严格的。比如裴植的母亲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教育子女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原则。裴柏村至今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同时,裴氏家族还注重荣誉教育。通过灌输“上忠君报国,下光宗耀祖”为荣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教育子女。在裴氏祖庙的门口立有“气壮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和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牌。他们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杂文、著书的目录、上皇帝的奏议及皇上给裴氏下的诏命、王公大臣为裴氏上皇帝的表启、名士大家给裴氏写的赠答诗、碑志等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代代相传,光耀门庭,激励和教育裴氏后人。
家族选址
自古以来,世家大族皆对风水颇为重视。毕竟,家族的掌权者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它的发展和延续,希望家族风生水起。
刚好,在风水学上裴氏家族的选址是十分讲究的。裴柏村地处群岭环绕的一个小岭凹窝内,东面中条山脉,西靠稷山山脉,其地势有回龙顾祖之形态。它坐落这支龙脉是我国三大干龙,北龙太行山脉的延伸之中条山脉。作为太行山一脉分出的分脉,中条山脉自干龙分出,到裴柏村的东北方位结龙,地属稷山山脉落脉处。而稷山山脉又属于中条山脉的支脉,中条山脉自东北方发来,潜入平垣再复起山脉,转至西北后在此落脉开帐。中条山脉隐隐隆隆,起起伏伏,重重缠护,如屏障环卫,又如拜伏堂前,藏风聚气。东北旺龙入首,转西北至此地,天市行龙转天皇至此落脉,回龙开帐,回龙顾祖,为大贵之格。
据说,唐玄宗怕裴家因为坐落在龙脉上而出天子,派人挖断了裴柏村北方过峡,挖断之后就出不了天子,最多只能出宰相。
由于这种风水宝地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于是本村始祖裴晔举家迁移至此,并把裴姓和当地的柏树各取第一字组成村名,才有了“裴柏”村之名。
风水也好,文化也罢。曲有尽时,人终散尽。今天的裴氏家族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是这个家族曾经走出的人才,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仍然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闻喜县的裴氏家族
裴氏家族位于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大概地点靠近黄河以东,古代称为河东,是不是想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裴氏家族也被称为了河东裴氏,可以说,河东裴氏举世闻名,是古代最著名的家族之一。
据历史记载,河东裴氏很早就进入中原了,他们刚开始以放牧为生,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大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真正融入了中原。似乎这样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融合实在太普遍了。可是,到了汉末魏晋的时候,突然一切都不一样了。
裴氏一族跟开了挂一样,他的儿子裴秀、侄子裴楷都是宰相,再后来,裴秀的孩子裴頠、裴楷的孩子裴宪还是宰相,也就是说短短几十年,他们一家垄断了宰相的位置啊
唐朝时期,河东裴氏出了17个宰相,还有手握重权的节度使、将军、尚书、都督、刺史等数不尽,就连驸马都出了10个。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官场,裴家人占一半。单单唐朝,可以查到名字的裴氏一族,就有600个。想想古代才多少人,600个是多么夸张的数字。
五代以后,裴家渐渐衰落。这个衰落指的是不再是一股脑冒出一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裴氏一族兴盛了整整八百年?用史书的话来说,就是“自秦汉以来,历六朝兴,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而存
其实裴氏家族的兴旺应该和这16个字紧密相连: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这是裴氏家族家训的核心,也是裴氏家族的家风。欧阳修曾说,良好的家风才是裴氏兴旺最主要的原因。
荣氏家族,百年不衰,是出了名的红色资本家,口碑极好。
刘姓家族无疑是很牛的一个家族。其中相当大的的一部分是刘邦的后裔,一小部分是他的弟弟刘交,以及其他一些他的旁裔,以及赐姓和匈奴改性的。刘邦直系后裔是刘姓的绝大多数,遍布全国,远播海外,其中日本都有很多。中国人因刘邦建立的汉朝而称为汉人,中华民族因此称为汉族,刘氏家族无疑是 天下第一大家族。
第二是陈氏家族,主要是宋末聚族而居在江西德安的义门陈氏,大约占现在陈姓的一半左右。当年三千余口三百余年共一个大锅饭,震动了皇帝,感动了国人。
孔子家族自然当仁不让称为华夏第一大家族。延续至今,传承了2568年,共传承80代。历朝历代无论君王 朝廷如何变化,孔子后人衍圣公称号依旧不变在任何时期的封建王朝都享受朝廷俸禄,哪怕是近代,蒋介石退居台湾带走的首批国内名流 就有孔氏衍圣公。生在孔家甚至比生在帝王家都荣幸!帝王家尚且有灭亡一天那时候国破家亡荣耀不在;而孔家却不会随着当朝灭亡荣耀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