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3岁的时候是对外界事物有强烈认知的时候,咱们大人眼里看到的孩子想要!我觉得不是咱们成人理解的要!更不是据为己有!而是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认知欲望!这是好事!咱们要正确的引导!耐心的和孩子说明这是啥东西,干啥的!然后逐步养成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东西!但不一定要抱回去的良好习惯!我相信孩子还是会懂事的!!!
孩子去超市什么都要,这是孩子好奇的天性,但做为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从小别养成见啥要啥的坏毛病及贪念,千万别惯着,否则长大后悔之晚也,仅供参考。
孩子3岁了,去超市看见什么要什么。
对于这个现象,我会分析孩子为什么见什么要什么,他的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心理学告诉我们,3岁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行为受情绪支配,喜欢模仿,由行为和动作引发思考,有强烈的好奇心,社交的显著发展。
那家长就会明白,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怎么可能会不好奇,不想拥有。
明白这个心理特征之后,摘抄刘墉先生的《谢不杀之恩》,供参考:
周末回家,计划带三岁的侄子去对面的超市逛逛。
和侄子出门的时候,问他:“宝宝,姑姑爱你呦!你想要什么呀,姑姑计划和你去楼下的超市逛逛,送一个宝宝喜欢的自己选出来的玩具”
“只能选一个吗?”
“对,只能选一个玩具。”
“那看看再说吧。”
和侄子走进超市,逛了一圈,人自己选好一个玩具。
我接过玩具,会再指一个想给他买的零食,问他喜欢不喜欢,如果喜欢,就买下来,额外加送他一样零食。
我这样做的前提,是因为我侄子很乖。只要提前说好,他答应了就会做到。当然,也和我一直以来说到做到就关系,做不到的不说,也不答应。
也有让他随便选的时候,只要提前说,那就按事先说好的来。没有说,就随意,看孩子的选择,想要什么要什么。
放下身段,蹲下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如果家长一直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那么,家长与孩子的约定,自然是有效的。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3岁的孩子去超市看见什么都要,你会怎么做呢?怎么在心理上教导孩子?
1.如果三岁的孩子去超市什么都吵着要做,这个时候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孩子非常想要一个玩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他吸引到其他的物品上面,比如说好吃的零食,相信孩子都喜欢吃零食,以吃来转移它的注意力。
2.如果之前出现过吵着要买东西的话,下次出门一定要事先做好沟通,比如说今天我们去超市,咱们只要就是买菜。或者本来打算出去帮孩子买玩具的话,我们规定好只能买一个还是几个玩具,切记一定要沟通清楚。如果这次犯规了。我们可以本周不会再去超市了。
3.第三个我觉得可以参考的就是如果孩子在超市闹得特别严重,而且是惯例,以往一直没有纠正过来的话,可以给他一些处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做惩罚。
4.一般吵着要玩具的可能是平常活泼好动外向的孩子,如果是内向的孩子,可能只是偶尔吵闹,那就适当原谅。如果一直是这样,那么不如让他在超市闹个过,这个是父母的底线,要让他知道。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建议综合这些因素去考虑,祝您有个好的鼠年,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大家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和交流,图片转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 @大宝小宝666,家有宝宝,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学习中,希望把我经历过的、学习到的经验分享给您。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关注,帮忙转发,谢谢您的阅读!祝您开心每天!
孩子3岁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也学会去要求大人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好事,但是如果孩子去超市见什么都要,家长会头疼,不满足孩子会大哭大闹,这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在这个年纪,要给孩子立规矩
我们去超市前,就要和孩子说好,今天去超市了,问问孩子有什么需求,事先说好,我们买什么东西,列个清单出来,规定孩子,去超市买两样东西。如果看到有喜欢的,让孩子选择,多余的可以在下次去超市的时候,列出来再买。
其次,去超市,提醒孩子遵守约定
我们去超市了,孩子嚷嚷着要买这个,买那个,这时候,我们家长就可以说,我们事先说好的,大家都要遵守,说好的买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了,如果你有很多喜欢的东西,那从中选择最喜欢的两样。遵守约定,那下次还会来超市,下次再买。
最后,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参与家庭购物
孩子去超市选择商品,遵守约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我们家长也要遵守约定,而且我们要鼓励孩子的表现。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的表现。同时,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找清单上列举的物品,让孩子帮我们找,让孩子参与到购物中来,让孩子去发现我们要找的物品,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夸奖孩子得力小助手,让孩子有成就感。
和孩子讲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比如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小猪佩奇》里,也有这么一集,佩奇一家人去超市购物,佩奇帮爸爸妈妈找清单上的物品,一家人很开心的购物。
这样一来,孩子就更愿意遵守约定。孩子遵守约定,同样我们大人也遵守约定哦。否则孩子会认为你说的约定,规则都是为他一个人制定的。
我是维尼妈沐滢,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3岁孩子去超市看什么都想要这个是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
首先这么大孩子对于金钱观念和物质的控、边界感时没有概念的,他们更不明白买卖、交换等等这些概念。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所见即想拥有,他们认为获得就是爸爸妈妈拿给他那么简单,就跟在家里,他想要架子上的娃娃,说“妈妈给我”,妈妈就能伸手递给他一样。
这与我们成年人要去考虑等价交换、控制物质欲望有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我们时常会在超市里看到有的孩子,因为家里人没给买某一样东西而哭闹,甚至撒泼打滚。
那么,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消费观念
3岁孩子培养金钱观念一点都不早。可以让孩子认识钱币,认识超市里的商品。
都说超市时最好的早教基地,这其中不仅仅因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让孩子的认知更丰富,更包含一点是,超市里的商品非经付款,是不能随意拆开、装进自己包里的。
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明白购物的流程:我们随意拿的每一件商品,都需要到门口站着一位阿姨那结账才能拿走。
结账就是拿着叫钱的东西,跟阿姨去换这个商品。
而钱又是怎么来的呢?
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用劳动换来的钱,再用钱去买这个东西……
钱要怎么赚呢?靠自己的能力……
枯燥的讲述或许并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那么不妨借助绘本故事首先让3岁的孩子初步了解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内容。
我最近和女儿在读《小兔子学花钱》、《小兔子学存钱》、《小兔子学赚钱》这套书,就非常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
故事中用胡萝卜直观地指代钱,让孩子明白钱如何获取,为什么他不能什么一次把所有东西都买下来。
通过故事和绘本图画,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听起来比较晦涩的概念,再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地增加他对金钱观念的认知。
第二、和孩子外出时,事前约定
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听懂父母的话了,因此,事前约定时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而且在孩子忘记约定时又能起到“提示他遵守契约精神”的作用。
例如,每次出门前告诉孩子:
我们这一次要去超市,买几样商品,都用来做什么用。
可以问孩子:你想要什么东西?可以二选一,三选二,但是不能什么都要什么都买。
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想给他买东西的意愿,那么可以直接告诉他:今天我们出门只是买生活用品,不是给宝宝买玩具和零食,所以,这一次去超市,我们不给宝宝买东西。
如果孩子做二选一或者他同意了不买东西的约定,那么到了超市里我们就要坚决执行。
孩子或许会忘记事前约定,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把什么都忘了,这时我们可以提示孩子:宝宝不要忘了,我们约定好的哟,只买一个(这一次不买)。
如果孩子哭闹,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带离现场,哪怕其他东西也不买了,也要把孩子抱走、拖走……
把他带到人比较少的地方或者回家(一个可以和孩子单独相处的地方、相对安全地地方),没有来来往往的人看孩子撒泼打滚的表演,首先让孩子尽情地宣泄他的情绪,而作为父母只需要在旁边静静地陪着就好了。
等孩子哭闹够了,再告诉孩子:哭闹是因为想要超市里的东西,爸爸妈妈理解,情绪可以发泄,但不能做伤害自己的事情,而且我们已经事前约定好只买一个或者不买,那么爸爸妈妈遵守约定,宝宝也要遵守!
这样的方式可能一次两次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父母坚持原则,温和又坚定地不妥协,会在日常的磨合中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孩子见试探底线无用,也会渐渐地学会遵守约定。
不过,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还会有各种突发状况让我们当父母的措手不及。
这样的情况我经历过三次:
第一次没有约定,孩子见到东西就像要买,拖拖不走,拽也拽不走。最后一把扛起来抱到超市卫生间,让她扯嗓子哭个够。等平复情绪了告诉她为什么不买的原因。
最后做了情绪安抚:不买东西不代表妈妈不爱你,我们可以在下一次买,我们可以买更需要的东西。
第二次吸取了教训,事前约定之后,孩子懂得遵守约定。
第三次,孩子长了个心眼儿,她看到喜欢的玩具时,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要那么玩具,我们不是事前约好的嘛?
这就把我弄愣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跟她约过买玩具。她利用了事前约定,瞎编了一个约定。
那么我在下一次和她约定的时候,做了一个视频或者书面记录:今天我们约定去买什么东西,买几个。也算是一个“证据”,让孩子明白,约定不是自己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两个人商量好,约好的。
第三,父母在态度上的一些注意
3岁孩子对物质没有控制的意识这个是正常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以告诉孩子不买、约定的时候都要用平和的态度。
而不是用训斥、厌恶的态度给孩子贴上“不懂事”、“乱花钱”、“不懂得感恩”的标签。
因为你从来没有教过他如何花钱,又怎么让一个3岁的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师自通呢?
如果我们采用非常极端暴力的恶劣的态度阻止孩子要他想要的东西,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成年人买东西的时候很纠结,有的东西明明很喜欢、自己也买得起,但是却也舍不得买不敢买,是因为他们从小在某件事让被贴上了“乱花钱”“不懂事”的标签,而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
孩子想要东西不是过分的事,只需要我们合理引导,在恰当的时机给予足够的、正确的教育。
相信他们在未来可以合理支配金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很好地支配自己的人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把儿妈认为:3岁的宝宝还处于懵懂期,超市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商品对孩子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除非孩子要求的商品是合理范围内的,否则应该采取注意力转移、思想上引导和语言上安抚来让孩子不再执着。
很多父母都喜欢带孩子去逛超市。超市宽敞明亮,整洁又整齐的环境给我们带来良好的购物享受。而孩子们则喜欢超市的大空间,众多栩栩如生,五彩缤纷的玩具王国,以及五颜六色花样繁多的糖果点心。
可是有一部分小宝宝由于年纪小正处于刚刚萌芽“自我意识”的时候,所以看到什么都想要,看到什么都往购物车里放,在得到父母拒绝后,有的孩子还会撒泼打滚,耍赖卖萌,着实令父母头痛。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如何解决呢?是打是骂是强行带走?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听话父母顺利采购呢?
把儿妈的建议是这样的:
注意力转移
1)注意转移
用另一种孩子喜欢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都选完了,并问他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吃你爱吃的肯德基啊?
再比如说,什么时候我们去那个淘气城堡玩啊?
这样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在去吃去玩上面,孩子就不会在这里执着了。
2)行动转移
温和的带宝宝离开那个地方。
父母应该过去先看看宝宝看的是什么,然后抱起宝宝,告诉他超市这么大,还有很多好玩的在那边,我们一起去看看那边。
用行动转移可以缓解宝宝焦虑,超市里人多,宝宝也是需要“面子”的,所以父母带宝宝去别的楼层或者别的区域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情绪上引导
1)治标引导
用新鲜的小玩意吸引。
孩子在超市耍赖,父母肯定不能当众斥责孩子。如果遇到执着的小牛精,父母这个时候就有必要采取用一些漂亮的小糖果或者小玩意来吸引宝宝注意力。
比如超市经常有做活动的地方,常常会有导购在用气球做成各种漂亮的动物造型,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可以提前去要一个拿过来,这样五颜六色气球就会把孩子吸引过来。父母就可以带孩子离开让他着迷的地方。
这种方法适用于非常赖皮无法沟通的孩子。
2)治本引导
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获取。
大多数孩子还是可以沟通的,父母先安抚孩子的情绪,陪伴他一同看一会他执着的物品,然后问他为什么喜欢。
得到肯定答案后,父母可以用设立小奖项的方式,比如宝宝这周答应不吃零食,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如果做的好,父母就可以送给孩子做奖励。
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所有的物品都需要付出努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不可以不劳而获。
语言上安抚
1)淡化式交流
用语言淡化孩子的执着。
父母可以通过孩子执着的物品,迅速勾勒出一个有趣小故事,然后再适当的勾勒出这些物品不适合孩子用。然后问他要不要帮爸爸妈妈去选我们家需要的啊?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并没有对他粗暴干涉,让孩子觉得父母尊重他和他是“一伙”的。
2)陪伴式交流
陪伴孩子一同在这待会儿。
爸爸妈妈在这里和宝宝就这件事情聊一会儿,等孩子冷静下来再交流。
还可以和超市人员沟通,用一件样品陪孩子玩一会儿。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固定,玩了一段时间,也就没意思了,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带宝宝离开了。
这样做不会激怒宝宝,大吵大闹。有利于平和解决宝宝的不合理要求。
把儿妈心语:
每个小宝宝都有“混不吝”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纯真可爱,撒娇卖萌,耍赖撒泼,让父母痛并快乐着,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啊。
孩子的心灵是最脆弱又纯洁的,父母千万不能生硬粗暴,大吼大叫,要理性引导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珍惜他们每一个闪光点,慢慢等待他们长大,他们就是父母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把儿妈话题:亲爱的宝妈们,如果你们的小宝宝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请问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3岁孩子到超市什么都想要,他想要并不一定是大人所理解的要得到这个东西。有可能只是因为好奇这个东西。如果一味地哭闹来要挟和试图控制大人,那么大人需要明确地说“不行”,不要害怕拒绝孩子。
其实这种场景生活中很常见。大人不能害怕拒绝孩子,因为孩子的需求和欲望不可能都能得到满足。如果说一岁前是给予孩子无限满足和关爱的时候,那么三岁以后,为孩子立界限,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则是必须要做的。
以孩子到超市什么都想要为例,来说一说怎么立界限。
去超市前和孩子说明:
首先,告诉孩子超市里有食物,有玩具。你可以选择买其中的一种物品。如果你遵守约定,一次只买一样东西,我可以带你一起去。如果你想买很多东西,那就不能跟着我去超市了。
然后,进了超市后,再次强调,只允许买一件东西。这个就是界限,就是规则。孩子答应遵守,带他进去,不遵守,带他离开。孩子如果哭闹要求更多,直接说:
一次只买一个,哭闹得不到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界限。
《为孩子立界限》里有这样一句话: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他们是心理医师,在书中也用了很多生动的实例,和经验分享了如何有智慧地教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
作为一名家长,要明白,孩子的未来就在今天。让孩子构建合乎道德的生活,让他们负责任地在爱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记住:不要害怕拒绝孩子。为人父母不只是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
你好,我是张暁魚,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有以下两个建议:
1、三岁半的孩子需要开始做规矩了。出门之前讲清楚规则。家长要有耐心,平时要多沟通,东西可以买但是要给我买东西的理由,理由要足够充分,这样不仅锻炼孩子跟你沟通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让孩子知道这个东西来之不易,你要好好珍惜。 2、平时利用游戏有趣的故事、视频之类引导教育孩子,要让孩子懂得无理取闹是不行的。去超市之前可以和孩子讲好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只可以买几件,对于耍赖的行为,要给予严肃警告,必要时候要进行一定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