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
自称是从泰国进口的“减肥特效药”,其实都是“新药”。这种减肥药甚至被微信商家疯狂推荐,直播平台主播带货。
8月17日,本报记者从上海市禁毒办了解到,近年来,从国外非法流入中国的“减肥药”等非法药物,大多含有中国管制的精神药物,如安非他命、芬特明、地西泮(“减肥药”)、硝西泮、氟硝西泮(“安眠药”)、莫达非尼、利他林(“聪明药”)。
其中,“安非普拉酮”主要刺激下丘脑的神经中枢,使人感到饱胀,能控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但会提高身体兴奋性,易出现莫名的情绪波动或失眠和情绪激动;大多数芬特明作用于动物的拟交感神经,以控制食欲或镇静。《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发表的研究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加,认知和精神障碍也会相应增加”,虽然这些药物在美国等地区广泛用于减肥,但没有长期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地西泮”类似于国产地西泮药物,用于抗焦虑、镇静、催眠等。长期使用后有耐受性和依赖性。
被警方查获的管制毒品。本报记者朱
因此,从上述“减肥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来看,它属于毒品的定义范畴(国家规定管制的能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被警方查获的管制毒品。本报记者朱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减肥和塑造自我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缺乏法律常识,防范意识不强,加上一些无良商家为了盈利故意炒作所谓的“网络名人产品”,一些网络平台充斥着各种难以辨别真假的信息和广告。
在这种背景下,由于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抗病毒、禁毒能力,购买并使用了这样的“减肥药”,而且情况还在增加。它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会造成自身的有害后果。
据媒体报道,一位住在武康路的女士在网购平台上的所谓“留学生代购店”购买了750元的“DC减肥药”。没想到吃了一个月又一个月,瘦身效果一般,结果警察上门显示她有吸毒嫌疑。上海市公安局透露,今年已经查处了200多起“DC减肥药”案件。
微信商务广告图
上海市公安局介绍,从破获的案件来看,如“减肥药”、“安眠药”、“智能药”等,服用后有心率加快、恶心、头痛等症状;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易怒、厌食、厌世等严重情况。
在全市各级禁毒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传统毒品犯罪数量明显下降,毒品犯罪的滋生蔓延得到进一步控制。然而,涉及精神和麻醉药品的毒品相关犯罪正在上升。自2018年以来,该市非法使用精神药物和麻醉药品的情况一直在增加。
今年以来,上海市非法使用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如“减肥药”、“安眠药”)的吸毒人员中,有85%使用了含有管制精制和麻醉药品的“减肥药”。
下一步,多部门将共同继续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防止更多人重蹈覆辙,从而形成反病毒共识,提高拒药能力;二是督促各类网络平台进行清理整顿,下架,关闭和封锁个别非法商家的环节,加强“药品”的销售和广告审查;第三,要加强对新型毒品的查处,
“蓝精灵、奶茶、智能药在上海一直对这些新药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发现并打击,避免传播,但同样的人对要进口的药物也要谨慎,不要麻木害人。”市委政法委禁毒指导处处长李健提醒并欢迎公众积极举报,并提高了奖励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