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第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以声带振动说话,风为空气。
振动、弦乐器振动、鼓振动等。)
2.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但是声音并没有马上消失。(因为原声还能继续传播)
3.发声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需要媒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递声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True 空不能传输声音;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意:有声音的物体一定是振动的,振动时可能听不到声音;
4.声速:物体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的声速,单位为:m/s;声速的公式是v = s/t。
声音空气体中的速度为340米/秒;
三.回声
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然后传入人们的耳朵。人们听到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比如:山的回声,夏天的雷声轰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1.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教室里听不到回声,小房间里的声音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而变大)
2.回声的使用:
通过回声测量距离:s = 1/2vt
(汽车到山,海洋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特征
1.声调:声级称为声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振动的速度,单位为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度称为响度;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强;离听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是靠音色来识别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动词 (verb的缩写)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声音有一个频率范围:20hz ~ 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
2.动物的听力范围与人类不同。大象通过次声波相互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和海啸都会产生次声波。
不及物动词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能量高、频率高,用于砸石头、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在用于回声定位的基本直线上传播(
蝙蝠方向识别)生产(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
(说话,医生检查时听皮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
3.传递能量(机场这边玻璃碎了,雪山里不能大声说话)
1.噪音:
(1)从物理角度看,物体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所有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干扰人们说话的声音,都是噪音;
2.音乐声音:从物理角度来看,有规律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源:飞机轰鸣、汽车鸣笛、鞭炮、金属间摩擦;
4.噪声级:声强的单位是分贝。DB,超过90dB会伤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30dB~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
5.控制噪音:
(1)在声源处衰减(安装消声器)
(2)传播过程中的弱化(种树、隔音墙)
(3)耳朵弱化(戴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