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盘?在信息记录材料领域,一般将采用激光进行记录和读出的盘状记录介质,统称为光盘。一般来说,根据光盘数据的记录方式,分为只读光盘、可记录光盘和可擦写光盘三大类。
什么是档案级光盘?是指技术指标优于工业标准,保存寿命能够超过20年的光盘。
以下内容摘自《档案级可录类光盘CD-R、DVD-R、DVD+R 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38-2021)。
06光盘数据刻录
6.1 空白光盘
6.2 光盘刻录机
6.2.1 应使用经检测性能合格的专业光盘刻录机。
6.2.2 选用的刻录机应能识别档案级可录类光盘的最佳写功率和写策略。
6.3 数据刻录
6.3.1 数据刻录工作环境应符合9.2.1的规定,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光盘刻录前,应在工作环境中放置2h以上。
6.3.2 光盘数据内容应符合GB/T 18894—2016的要求。
6.3.3 应先将电子档案制作成映像文件,在刻录之前关闭系统其他应用程序,然后采用全盘一次刻完(Disc At Once,DAO)方式进行光盘数据刻录。
6.3.4 应采用中速刻录光盘数据,即CD-R光盘采用24~40倍速刻录速度,DVD-R、DVD+R光盘采用8~12倍速刻录速度。
6.3.5 光盘数据刻录完成后应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状态。
07刻录后检测
7.1 刻录后应对光盘进行抽检或全检,CD-R光盘的检测参数包括BLER、E32,DVD-R、DVD+R光盘的检测参数包括PIE、POF。检测合格(符合4.1和4.2的要求)的方可保存;不合格光盘应报废,重新刻录并检测合格后才可保存。
7.2 光盘的检测环境应符合5.2的规定。
7.3 光盘检测设备的光路和光学头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7.4 光盘检测前,检测设备应用基准光盘校验定标,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7.5 相同条件下(相同软硬件平台、相同刻录倍速、相同工作环境等)刻录产生的同一批光盘,可依据GB/T 2828.1—2012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7.6 AQL的数值应不大于1;按一般检验水平Ⅱ来抽检;根据批量光盘数N,按照附录 D表D.1样本量字码表的规定确定出样本量字码。
7.7 根据样本量字码和AQL,按照表 D.2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的规定确定出接收数Ac、拒收数Re以及需要抽检的样本量n。
7.8 按系统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抽取样本∶首先给批中每个光盘编号1~N,然后确定抽样间隔,若样本量为 n,则取N/n 的整数部分作为抽样间隔,最后按抽样间隔从批中抽取样本。
7.9 执行上述方法进行抽样检测后,如果所检批样本不合格数未超过接收数Ac,则认为该批合格,但应把所抽检的样本中不合格品重新刻录后再交验。全部合格后的批方可保存。如果所检批样本不合格数达到或超过拒收数 Re,则判断整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整批产品应返工后再交验。合格后才可保存。
08光盘的标签
8.1 如果需要在标签面书写,应使用内含水性墨水的软笔。标签面完全被软笔字迹色素覆盖的光盘按照附录 A 的规定进行湿热试验后应符合要求。光盘湿热试验可委托专业机构完成。
8.2 如通过光盘打印的方法制作光盘标签,应使用支持光盘盘面打印的打印机,在计算机上排版和操作打印机。标签面完全被打印字迹色素覆盖的光盘按照附录 A的规定进行湿热试验后应符合要求。
8.3 不应使用粘贴标签。
09光盘的保存、使用和维护
9.1 光盘的保存
9.1.1 光盘应根据光盘盒特性垂直存放或水平存放。
9.1.2 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温度4 ℃~20 ℃,相对湿度20%~50%;温湿度选定后,每昼夜温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2℃,相对湿度波动幅度不应大于±5%。
9.1.3 保存环境照度应不小于50lx(垂直面、高度0.25 m),照明光源紫外线含量不大于75 μW/lm。
9.1.4 保存环境中有害气体及颗粒物应符合表1所列要求。
9.1.5 保存环境应远离强热源及有害气体源。
9.2 光盘的使用
9.2.1 应在下列环境中使用光盘:温度15℃~35℃,温度梯度不大于10 ℃/h;相对湿度45%~70%,相对湿度梯度不大于10%/h;大气压力75 kPa~106 kPa;照度不小于200lx(水平面、高度0.75 m);照明光源紫外线含量不大于75 μW/lm。
9.2.2 在准备刻录光盘前才拆除串轴盒或光盘盒外的塑封包装。
9.2.3 不应使用刻录机读取光盘。
9.2.4 手拿光盘时用两个手指捏住光盘的中心孔和外缘,不应用手弯曲光盘。
9.2.5 使用后应立即把光盘放回光盘盒。
9.3 光盘的维护
9.3.1 擦拭光盘去除灰尘、指纹和液体等污物,应使用干净的棉布从光盘的中心沿半径方向朝光盘的外缘擦拭,不应沿光盘的圆周方向擦拭光盘。
9.3.2 可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去除光盘上的污物,难以清除的,可使用稀释的异丙醇。用无绒布或擦镜纸做湿的擦洗和拭干。
10光盘的三级预警和性能监测
10.1 为保证光盘的数据安全,设立三级预警线∶
——一级预警线,CD-R光盘的 BLER=120 帧每秒,DVD-R、DVD+R光盘的PIE=140;
——二级预警线,CD-R 光盘的 BLER=160 帧每秒,DVD-R、DVD+R光盘的 PIE=180;
——三级预警线,CD-R光盘的 BLER=200帧每秒,DVD-R、DVD+R光盘的 PIE=240。
10.2 光盘检测的时间周期为:未达到一级预警线,每两年检测 BLER或 PIE一次;在一级预警线到二级预警线之间(不含二级预警线),每一年检测 BLER或 PIE一次;在二级预警线到三级预警线之间(不含三级预警线),每半年检测 BLER或 PIE 一次。
10.3 为光盘建立监测档案,绘制 BLER 或 PIE 时间曲线,建立光盘寿命曲线数据库。
10.4 抽检方法可按7.5、7.6、7.7、7.8的规定进行。
11光盘的数据迁移
使用档案级可录类光盘作为电子档案存储载体时;应建立定期检测制度,监控光盘关键性能参数,适时实施光盘的数据迁移。当光盘性能参数达到或超过10.1规定的三级预警线时,应立即把该光盘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光盘或其他存储载体上,并做好数据迁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