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最后经九省一路向东流入渤海。
然而,有科学家表示,在黄河下游,它已经变成了“地上悬河”。有的地方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近10米。这是怎么回事?
对黄河的印象正在一点点改变。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黄河是一条水质非常浑浊的河流。即使我从未亲眼目睹过黄河在现场的宏伟壮丽,但小学课本中也曾提到黄河非常浑浊,所以黄河一直被称为“一碗水半碗沙”。
据说1立方米黄河水将含有近70公斤的泥沙,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黄土高坡。
由于黄土高原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每年雨季都有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但随着政府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水土流失逐渐减少,黄河水越来越清澈,但即便如此,黄河下游地区仍在向地上挂河方向发展。
什么是“地上悬河”?
所谓“地上悬河”,是指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河流,更直白的解释是“地上悬河”。中国黄河下游是一条典型的悬河。
悬河一般出现在河流下游地区,悬河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泥沙量大。相对平坦开阔的下游断面堆积大量泥沙,水位逐渐升高,河床抬高。然后人们会不断加固和抬高大坝,悬河会一点点产生。
目前,黄河下游悬河总长度已超过800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每年会堆积约4亿吨泥沙,河床平均已高出两岸地面4至6米,最高处甚至达到10米以上。
这些堆积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黄土高原的治理效果不是很显著吗?黄河水越来越清澈,那么下游每年4亿吨的泥沙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虽然近年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都会从黄土高原“卷走”近16亿吨泥沙,其中4亿吨会堆积在下游平原地区,那么河床怎么可能年复一年不抬高呢?
为什么不开发下游地区的沉积物?
说到泥沙,有建筑相关专业的网友会说,既然有这么多泥沙,为什么不开采呢?在工地上用不是更好吗?
你觉得国家不会这样想吗?既然没有选择实现它,自然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毕竟悬在地上的河的长度是800公里,不是800米。
因此,一旦沉积物被开采,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此外,还应考虑开采后的安置。在那种情况下,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是问题。因此,与其开采泥沙,不如继续修建大坝。
最后,个人意见:
不过,这毕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毕竟黄河每年仍在不断输沙,无论是筑坝还是开采下游泥沙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关键。近20年来,政府对黄土高原的治理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会越来越少,悬河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