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即道(自然即道)。
意思是人的天资叫“性”,按自然行事叫“道”,按“道”的原则修炼叫“教”。这三句话很重要,是《中庸》的开篇。这个问题很大。可能有很多话要说。
第一个知道“命运”。这个“天”不是宗教的天,也不是天文科学的天,所以我们说过,中国哲学中的“天”和“道”这两个字是最难说的,可以借用的字有好几种。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六书的真理来研究“天”字的真理。这个是一个伪装下的符号,代表玄学,赋予你人性。
“素性即道”,我们现在用普通话讲:素性就是这样做的!性就是这个率(Suu ),所以要注意。有人爱读“帅印”,还有一种方言说“帅印”,好像湖北人读“帅印”,四川也有人把“帅印”和“帅印”读成了陶。什么是性?我们都知道素色是这样做的,素色是自由意志,这叫道?你在吃,当我饿的时候,我会带来。“你为什么拿我的?”“率(宿)性的意思是,我要吃饭!(笑声)。率(宿)性吃,抢了又抢!”-这说不通,所以这是个大问题。“君权即教”,所以静心!因为他说要修道!(这里)不是禅修修道的“道”!这三句都是大问题,都是儒家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中心点(都在这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庸》。《大学》和《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两部代表作。我们在研究中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儒家的道论没有区分道的“体”与“用”。换句话说,形而上和形而上的方式并不像形而上的行为那样严格——“用”。就西方哲学而言,这似乎不合逻辑,也不清楚。实际上,不是真的。因为道教遵循使用,形式遵循形式,这是分不开的。“体”是看不见的,它只是在“用”和“形”中看到的体,而道体的功能在其中看到。我们先把握这个概念,然后阅读中国儒家思想乃至百家学说的书籍,就可以找出这个概念。
现在我们重新开始,说说上次提到的三句话,“天命即性,自发性即道,修道即教”。这三句话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东西。尤其是后世,宋元以后的理学家和儒者,所有的儒道理学,他的修养和功夫,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然后,它与佛教、道教和一切修养方法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继宋元之后的又一套又一套系统的儒家哲学。首先,对于这三句话,“天命即性”,我们已经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在研究中国古籍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一个字是“天”,一个字是“道”。他的“天”有时代表一个抽象的符号,形而上的本体——道——则以“天”字为代表。有时它代表有形的、天文的和气象的日子。有时候,这个“天堂”代表着宗教,有一位大师。称他为上帝、上帝或天帝是可以的。无论如何,它是宗教的。所谓“有主而无主”,就是说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可以成为主人,这一天也被利用了。有时候,这一天直接代表了人的善良,等于后来的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心”是一样的。所以宋元以后,有时候这两个方面一起用,比如说谈佛教的境界,禅宗的境界。他们用的是“自然界是风和月”这句话,也就是说,自然界和人性中的天地、宇宙,都有各自的境界和风景,所以被称为“自然界是风和月”。文笔很美,其实是一种哲学——性天空哪里有浪漫的月亮?只要闭上眼睛,沉思幻想,或者吃一颗强力胶,眼睛就闭上了。哦,里面有一阵风吹过,还有一个月亮——其实不是真的,只是一个描述,里面有一个美好的境界。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田”这个字。
《中庸》中的“天”又如何?(是的)抽象,代表形而上的道,也可以看作是宇宙万物中不可知的力量。“天命即性”,人性从何而来?命运。生活不是发号施令的生活,而是作为一种禀赋(说话)给你的。自然,生活中有这种力量给你,这就是“人性”。“天命指性”,所以如果用这句话来做比较宗教和哲学的研究,有很多东西,其中涉及到所谓的唯知识论、唯心主义和佛教的各种思想。那么,涉及到道教的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服从地的规律,地服从天的规律,天服从道的规律,道服从自然的规律”。这是天性。然后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宗教和哲学。在过去(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这种简单化被我们的后人认为是一个大问题;几千年前,这个词对中国的老子和中国的古人来说都很简单。生命从何而来?不管他先吃了鸡还是先吃了蛋,反正“命运叫性”。所以我们常说我的性格天生就是这样的;这一天代表了宗教的、哲学的、不可知的和可知的,所有这些都包括在内。你觉得从上面掉下来或者从地上长出来都可以。不管怎样,背后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屏蔽它——“上帝”。就这样。哈!因此,在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文化没有哲学,无法考察。只要在上面放一个盾牌,给你盖上。再问,别问。其实你可以问,但是有很多解释。假设汉字中的“天”字,秦汉及以上的所有书籍都集中,可以写成一本巨著,字数几乎和《辞海》一样多,“天”字也写不完。
现在让我们简化一下。根据《中庸》,人性和天资的来源是“性”。人性呢?但有一点,从儒家的角度来说,就是人性本来是完美的,并不坏;后天不好就是不好。从善学的这种思想看中庸,所谓“天命指性”,这种人格原本是干净、纯洁、善良、无私的,一句话,它是真、善、美;以西方哲学为例,真善美。——《命运的本质》。
“自来即道”,我们上次讨论过,我们在汉语和白话文中都用了“自来”这个词,所以可以随便用。我想打你就打你,想干嘛就干嘛。其实“Suu”这个词,发音是“shuài”和“l ”,读音各不相同,是一个所谓的破词,现在是一个新名词。在过去,单词的概念被称为借用和借用。有些地方可以借用这个词。率(Suu ),在古代的解释中,是“直”的,直,非常直,没有转折,不是老子所说的“屈是完整的”,没有扭曲。直,即心直,心直——纯洁自然,不受坏思想污染,这就是道。根据善的本性,首先想到的是善,这就是道。这比较起来,就是《中庸》的道在“天命之性”之下,“道”就变成了“用”。“大学之道在于德”,“大学之道”涵盖“天”。这两个代码不同。我们之所以普遍研究我们的中国文化,是因为很难界定这个名词替代的范围和定义。在同一本书里,上下词在概念上是不同的,有时用作名词,有时用作动词。嗯,如果年轻学生学习太多,他们会怀疑的。这“道”是什么?这是关于“使用”。陶和田都有几个方面的代码和几个方面的代表。
他说我们人性本善,孔子说“人生之始,性本善”。中庸是孔子的传统。“自性即道”,符合先天之道,不加后天之念与污染。(但是)人往往是不可能的!出生后,再加上后天的社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影响,心灵是肮脏的,肮脏的,或者是歪的,必须改正,所以修行;纠正你的行为,改变它,所以“修养叫教学”。这个“教”不是宗教的教,而是教育的教。“教”,在古代解释为“教”字是模仿的“效果”,而“效果”也意味着“学”,学而为学,学而为继——悟,所以修道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人不同于一切生物,不同于一切动物,不同于一切生物。因为人有思想,有教育,有文化,所以能纠正和改变不好的一面。这是《中庸》三句话的原则。
换句话说,第一句话,“天命谓之性”,自然之道,就是见道。“自性即道”,即修道。“君权即教”是一条路径。看以后怎么修道,以后怎么修道教。注意这种方式,不是学佛的方式,也不是道教修仙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天人合一的时候,人与人不是在同一天隔绝,人与鬼神也不是隔绝;以人为本,以人文为中心,如何到达明道才是起步之道,也就是“修养叫教学”。以下对这三句话的所有解释都是在这三句话的原则下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