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讲座中,有一位朋友提问:「定期给那些从来不联系的朋友打电话,又没有话可聊,怎么办?」
听众都觉得挺好笑的:没有话题,干嘛要联系。仔细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天南地北的人,久久不联系就淡忘了。但是又没有条件去细心打理,只好集中编为定期一次的任务。就算无话可聊,也要勉为其难维持下去。
如此说来是有点荒诞:人际关系本来是发乎自然的一种需求,现在却成了敷衍差事。这恐怕也与网络时代脱不了关系。正因为信息交换的速度太快,人与人沟通的成本几乎为零,地球才日渐变成了一个村,而我们的社交也超出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圈子之外。
翻一下你的手机通讯录、微信、邮箱、陌陌,数一下你现在有多少联系人?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根据猿猴的智力推算人类社交能力的上限,能稳定维持的关系不会超过 150 人,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可是今天,超出这个数字的大有人在。
不是因为我们脑容量变大了,而是因为有了更简便的技术手段,那就是点赞和群发。手指动一动,根本不需要花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就能收到提醒,知道你还没忘了他,这样岂不美妙?——在我看来,在网络关系向现实侵蚀的过程中,「点赞」是里程碑式的一个节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超出了人脑所能处理的极限,不得不依靠网络手段进行维系。毫无疑问,它最终会变得像所有虚拟关系一样,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就像有人丢了钱包,误了火车,在朋友圈里哭诉,还有人拼命点赞呢。
抢红包带来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的联系就这样被网络所稀释。
你群发,我点赞,虽然都不一定相识,但彼此都不必浪费生命,又都能收获人际联结的幻觉。两相便利,却也两相空虚。这个时代,我们通讯录上的名单越来越长,彼此一诉衷肠的机会却越来越少。——网上如火如荼的「抢红包」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忽然火爆起来的。
我以为,红包从来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社交行为。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上的抢红包心态,不讨论支付宝和微博。前者是财务工具,后者是媒体,想不通它们干嘛要趟这浑水。——当然,那里有了红包我还是要抢的。
发红包是因为快过年了。其实不止过年,婚丧嫁娶,都会用到红包(丧事叫奠仪,但跟红包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在于:人们会聚到一起。
人是喜欢群居的生物,这是千万年演化形成的特性,永远改不掉。我小时候,家里住平房,晚上老停电。一停电,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开门走出去。邻居也纷纷现身,彼此确认:「又停电了?」「麻烦!」我虽然年幼,置身在人群之中,也会感到周身通泰的一阵安心。——想想看,要是某天邻居全不在家,一个人都没有,该是何等的恐慌?人性天然如此:大事小事,喜怒哀乐,聚到一起总会有更好的感觉。在古代是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现在是上饭店订个几十桌。形式在变,本质不会变。
请注意,就是在人们聚集到一起的这些仪式中,产生了收发红包的环节。
这个环节非常的严肃,说它是画龙点睛也不为过。
为什么严肃呢?因为红包就是钱。
相比于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掏钱当然有份量得多。作为一种极具形式感的,「有份量」的社交行为,它对于人际联结的质量给予了严肃的认证:看!这可是真金白银!就算我们平时关系不密,我可是拿你当回事的!——这种庄严程度,仅次于歃血为盟。收红包的人开心就不用说了,发红包的人其实也很开心。这一行为让双方同时确认:「我们之间是有联结的,我并不孤独」。
但是现在,微信和陌陌把这种行为搬到了网上,这意味着什么呢?
网上有群,这是一种特有的集会形式。但它和现实中的集会不一样,缺少那种呼吸相闻,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实体感。前面说了,网络关系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热闹倒是热闹的,但是很难有人情:几百人的群,随时都有人在说话,有时烦得我不得不屏蔽提示音。——这就可以看出来,我的心并不能寄托于此。时常也会打字,但并不会因为有千百个不知道在哪里的人,可能收到(也可能屏蔽掉)我的消息,就有安心的「置身人群之中」的踏实。但是一到线下聚会,立刻就会觉得温暖起来。网上的热闹,有时真是浮光掠影的一层表皮,热闹完了什么也没有。该空虚的还是空虚。还是多管齐下才好。不然,新年夜大家在群里乐乐就好了,何至于有那么多人非去外滩凑热闹。
如此说来,微信引以为豪的「熟人社交」反倒是一种倒退。陌陌好歹是从零关系进入网络关系,微信则是把「现实中的关系」变成网络关系,虽然方便了,未必是好事。有两口子睡在一张床上的,还在微信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话。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沉迷 BBS 的时光,我们的嘴长在了键盘上。一个在版上发帖:冷,快去关门另一个回帖:自己关!……我们管这个叫「灌水」,关个门就能水上好几屏。
我认为这些产品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它们一定也在考虑进一步的突破。否则,只会像当年的 BBS 一样,从热闹的极点慢慢流失人气。微信还好,退潮之后毕竟还有现实的联系。像陌陌的群组,一般是因为兴趣或地理位置聚到一起,尤其需要具有现实感的媒介对彼此的关系进行确认。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打字打得厌了,就会开始有所反省:「玩到现在也挺无聊的……」除非搞几次线下聚会,否则,仅仅只靠网络上的信息交换,就像喝海水止渴。无论看多少分享,点多少赞,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诨,心里还是会缺一块。这一块,就是人情。
现在快过年了,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年工作,开始聚集团圆的时间。这时候,尤其凸显出网络人际的虚无。按早些年的传统,只能是群发短信,或在群里复制粘贴送祝福。大年三十,刷屏(那一晚上手机只能静音);初一,刷屏;十五,刷屏……可是有谁真把这些当回事呢?到了日子,不还是现实中的走亲访友才是正经吗?
网络的便利,也正是网络的限制。它太轻易了,没法当回事。前两年有一句流行语:「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你反正也没有多认真,我凭什么要真心相待?
于是在这个时候,人类——也许首先是产品经理——想到了红包!
红包,红包是多么有诚意的一种表达啊!在网上的关系中,我们不能传递体温,传递眼神,传递关心(非口头的),我们能传递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好吧,我们想办法让数据有一点体温。最终,我们真的有了一种带体温的数据,就是钱。
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送出的祝福不会显得虚弱无力了;
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的用户被炸出来了;
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终于找到了冒泡的理由;
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搭不上话也不用担心被群里踢出;
……
归根到底,网上的红包与现实中的红包不同,却带有相通的元素。现实中的红包,是一种正式的人际契约,而网上的红包,则是网络灌水的一种延续。但这种灌水,多少是有一点点现实性的。这是来自网络的人情。为什么地上的一毛钱不捡,网上的一毛钱却要抢?我们抢到的并不仅仅是那一毛钱,而是联结之后的某种确认。
我们在拼手气中联结,在接龙中联结,在比手快中联结,在猜数字中联结……
一毛钱或是一块钱又怎么样?
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真的,我与他人的互动就是真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新春游园会,奖品不值钱,却总能收获比钱更多的快乐。新时代的人类想出这种新的联结方式,应该也算一桩好事吧?
网络是越来越好了。素昧平生的人,可以藉由网络相识、相交,甚至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情况下,通过一点点金钱的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善意。
但我对于这种网络的人情,仍旧有一点担心:会不会因为它的功能越来越强,有一天人们真会忘掉面对面的重要?
过年时各自埋头对着手机,就能沉浸于网上的交情,而无视现实中的彼此隔断?也许最理想的状态,是可以一边走亲访友,收发现实的红包,偶尔上个网,和群里的朋友玩玩抢红包的游戏吧。
如果你在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忽然感受到久违的节日的喜庆感,这不是因为你的贪婪(总共才多少钱呢?),而是它因为激起了潜藏于我们心底的,对联结的渴望。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为网络关系增加一丝现实的份量。无论如何,这比点赞和群发诚恳多了。——写完全文,尤其觉得,要是把赞改成发红包该多好。
作者:李松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