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瘦身利器让你轻松瘦身,放心变美

第三方支付发展史

科技动态 wpadmin 3年前 (2022-01-04) 198次浏览 0个评论

在当今中国,无论我们相信与否,每天的市场交易中,每10笔中就有8笔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一种新式的消费习惯。第三方支付发展历史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它给世界带来的却是颠覆性的变化。回顾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历史,充斥着跌宕起伏,也酝酿着生机与希望。回顾历史就是展望未来,我们从过去的各种痕迹中,总能发现未来的端倪。

萌芽时代( 90年代未到2002年)

20世纪90年代,第三方支付的暗涌已经浮现。阿里巴巴,慧聪等B2B平台把线下的商务交易转移到互联网上,这种B2B网上交易方式在信息管理、中介服务以及交易平台等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而易趣、卓越、亚马逊等B2C平台, C2C平台则把线下购物搬到了线上。由此,网上购物,在线交易成为了一股新经济浪潮迅速崛起。而作为网上购物,在线交易媒介的第三方支付,也应运而生。在很多人的眼里,国内最早做支付的企业应该是具有国企背景的。在移动支付尚未普及的年代,银联支付可以说是国内曝光率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了。但是拥有“国字号”背书的银联却不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山祖师”。1998年,首易信支付成立,宣告中国首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诞生。在当时,首易信支付的功能仅仅停留在把用户的支付需求告知银行,让用户在银行的网上支付页面完成支付这样简单的支付模式上。同年,北京成立了首都电子商务城,作为网上支付的示范平台。就当时而言,由于第三方支付寥寥无几的交易流水和较低的信息系统运营风险,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并没有十分注意。

信用中介时代(2003年到2005年)

2003年,针对电商平台上商家良莠不齐而引发的信用隐患,阿里巴巴成立了支付宝业务部,并于次年12月正式推出第三方支付应用支付宝,买家付款后款项先打到支付宝平台上,等交易完成并确保顾吝满意后,款项才转到卖家手里。支付宝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实质上是一个充当信用中介功能的虚拟账户,能有效降低顾客的交易风险。

2005年被称作是第三方支付的元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首次提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他认为, 要保证电子商务环境的安全, 建立真正的诚信体系,就必须从交易环节入手,而支付宝就是由这个问题想出来的第三支付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迎来了集中爆发期,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成立,全球支付霸主PayPal高调入华。另外5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同年宣告成立。尽管第三方支付已经开始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但是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仍未广泛普及,市场需求处于疲软状态,而官方也未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资质上的认定和国家信用支持,全靠支付平台自身的产品创新和商业信用,以至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末尽如人意。第三方支付的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依旧处在摸索状态。那时候,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短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层出不穷,但是这诸多的支付方式却是鳌头多于实际功用。

支付普及时代( 2006年到2010年)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更新迭代,第三方支付除了扮演信用中介角色外,还具备支付清算与融资功能。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的初衷在于解决在线支付中银行卡的联网通用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很快发展成为集网上支付,电子支付,电话支付,充值卡支付,代收代付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支付平台。 航空业,保险业等生活服务领域也开始出现第三方支付的影子。

2006年,有关网民调差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网民正在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网上交易而不担心其交易风险。但是,野蛮生长总容易演变为乱象丛生。

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5766亿元,与支付相关的企业达到300家以上。由于没有相关监管政策配套。第三方支付行业处于监管的空白期,挪用资金,非法套现等行为接连发生,整个支付行业陷入了混乱。

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确立了第三方支付相关的配套管理办法和细则,通过审核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方式把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纳入国家金融监管的领域内。并规定无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从事支付相关业务。

高速发展时代( 2011年到2016年)

2011年5月26日,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央行正式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饮到了“头啖汤”。随后, 13张支付牌照也相继发放到第三方支付公司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高收益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加入。在2011年到2015年间,是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高峰期,像智付支付,支付宝,拉卡拉,快钱等具有代表性的支付平台就是在这期间获得支付牌照的。截止目前,央行分8批发放支付牌照,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记录在册的支付牌照数量为267家。

201 5年以后,由于央行停止支付牌照的发放,支付牌照在一夜之间成为各方争夺的 “香饽饽”, 小米,恒大,唯品会,绿地..各行各业都在抢夺这个稀缺资源。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资金流水,用户余额,用户数据等信息关系着平台的命运,因此谁也不想把这些数据交给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2016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中指出:上一年网上支付业务交易量总计为363.71亿笔,同比增长27.29%。支付金额高达2018.20万亿元,同比增长46.67%。第三方支付在这短短的几年间,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余额宝,微信红包,收款码等支付方式- -次次地刷新着人们的眼球。网银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固话支付、ATM支付、NFC近场支付、扫码支付、点卡支付、预付卡支付以及城市支付服务。各种支付产品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当然,繁荣背后也催生了各种违规。在几年间,拉卡拉,易付,广东益民上海畅购等由于挪用客户备付金,监管不力,交易监测不力等原因相继被罚或吊销支付牌照。

刷脸支付时代(2015年到2019年)

刷脸支付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15年德国汉诺威CeBIT展会开幕式上,阿里巴巴集团前执行主席马云发布并现场演示了一种新的支付认证技术–人脸识别支付技术。

第三方支付发展史

简单地说,以后用支付宝付款时,只需刷脸就可以完成支付。这一举动在业界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科幻大片中的场景变成了现实,新鲜感十足。

刷脸支付大爆发元年(2019年)

2019年初, 刷脸支付代理发展的如火如荼,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巨头当仁不让,都想在这一领域捞一杯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脸识别支付似乎是支付创新的下一个风口,同时2019年也是刷脸支付大爆发的元年。

第三方支付发展史

刷脸成为了支付行业备受关注的新兴支付方式,这项技术并不是在2018年诞生,但却是在这一年引发产业躁动。支付宝、银联纷纷公开宣布推行刷脸支付产品,微信支付也在探索刷脸支付价值。此外,美团、建行、工行也对刷脸支付进行了尝试。

不仅仅是零售领域,刷脸支付甚至在公交、地铁等要求支付速度较快的场景进行应用,金华公交年前就上线了刷脸支付。在监管态度上,央行曾经发布288号文,鼓励人脸识别应用于开户,相关人脸识别标准也在制定当中,这可谓是人脸识别应用于金融领域的默许。

作者:星合连心   文章


有肥胖困扰?专业瘦身老师教你1天瘦1斤

添加微信咨询:A-noweixin (手机长按可复制,加好友)

第三方支付发展史
已帮助30000+人成功瘦身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