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哥,深圳人,写公众号的。
两个月前,我刚开始写作,在卢松松博客浏览时,读到了毛哥的专栏文章,然后便关注了他的公众号。
我花了一两天看完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有点懂懂日记的影子,我想,这个作者,应该是读了很久懂懂日记,并且受其影响,文章的细节有明显痕迹。
写作其实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出口,一般而言,文章浓缩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自我的思维方式。
我是个相对敏感的人,读完毛哥的文章,我直觉,这应该是一个有很多干货的人,而干货则来源于丰富的阅历实践,还有不停的学习。
于是加了好友,想印证下我的判断。
和优秀的人交往,我向来很客气,上去先发了个联络感情的红包,然后,发了自己的个人介绍。
毛哥也很客气,简单寒暄了两句,表示多交流,一起进步,我就问了知乎引流的一些注意事项,毛哥很有耐心的解答了,还给我发了一些资料。
在网络上,很多人不会交往,特别是在遇见一些优秀的人,要么就是有自卑心理,不敢,要么就是发一些诸如在吗之类的,没有意义的文字。
在我看来,想和牛人产生交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送钱,因为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有问题想请教,就直接甩红包,大概率能得到有价值的答案。
只有不断的向优秀的人靠拢,才能一直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无论是现实和网络,这个道理都适用。
一来二去,我就跟毛哥熟悉了,也经常和他讨论一些写作细节、技巧上的问题,而毛哥也没有因为我是同行的原因,就有所保留,丝毫不吝啬分享。
我的直觉判断果然很准!
有次,我跟毛哥探讨关于懂懂日记的一些问题,诸如前后写作风格的转变,写作技巧,以及内在逻辑。
其中谈到圈层这个问题。
懂懂很多年前就在网创圈成名了,但他写的文章,早已经不是给网创人群看的,主力是中年群体——有强消费能力的中年人。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本身在成长,接触的圈子也不仅仅是网络群体,所以写作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网创群体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受众群体的大小,直接决定影响力,而影响力又决定盈利。
除了钱比较好赚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娱乐节目的受众是最广泛的,一些从事相对小众的领域的艺人,比如街舞、说唱、脱口秀,就需要不断的破圈,增加自身的曝光,和受众基础。
所以,突破圈层,扩大影响力,也是客观上的必然要求。
而在懂懂写作的十几年时间里,文章也越写越长,并且文章好像并没有什么主线,不像文学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
以前一直想不通,后来突然有天明白过来了。
写长文是为了过滤读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坚持读长文的,深度阅读的,都是理性的人,换句话说,这些人的层次都不会太低。
为什么这么说?
观察知乎好物带货你就知道了,那些带货达人,看看他们的选品,很少有人用长回答去带低客单价的产品,一般都会是几千元的大件。
因为写一篇长种草文案还是很费精力的,如果只是带一些几十块钱的东西,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而一个优秀的对比盘点种草长文,往往看完,会产生极强的信任感,而信任感又决定着转化率。
你见过谁购买大件是像买菜似的,不都是理性对比分析再下单吗?
所以,通过长文深度阅读,有效的筛选读者群体,留下的都是忠实、消费能力强的读者。
而懂懂写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非常明确的主线,一篇文章里可能会包含好几个故事和观点。
而这种行文方式,在我看来,是为了让读者产生一种干货满满的感觉,单一观点的文章,往往会让人觉得单薄。
懂懂写作的内容很丰富,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感觉有趣,了解很多不知道的东西,用讲故事的方式去科普,也能增加读者的粘性。
理性、高素质群体,强消费能力,强信任关系,便是懂懂日记的读者人群画像。
我曾经在某个创业园短暂的办公。
主要想法是能接触,观察不同的人群,顺便写写东西。
但是我很快就发现,我错了。
大厅是共享办公,而办公的位置租给大部分都是搞推广的,设计的,卖pos机的,搞职业教育招生的。
每天大厅里都有人公然开着免提打电话,有的跟客户发完语音,还要开扬声器,再回放听一遍,推广pos机的要么就是接客户电话,要么就是嗑瓜子看电影。
搞外贸的一个女的,直接装上了无线座机电话,买上了行军床,小冰箱,电饭锅,直接在大厅开火熬粥,时不时的还带着小孩来办公。
我去了几天之后,马上就跟园区管理员反映,管理员小姑娘,双手一摊,很无奈的表示,沟通过很多次,根本没人听,照旧我行我素。
我很快就退租了,在这个环境氛围里,简直就是一种消耗,我一直觉得,不管受教育程度高低,最起码的公德心要有吧?
而事实证明,是我太高估人的基本公德底线了。
朋友揶揄我说,400块钱一个月的地方,你还想碰见多高素质的人?
虽然话有些极端,但也确实不无道理。
而对于搞内容创作来说,还是多写点正能量,引导人积极向上,走正道的。
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大概率吸引什么样的人,这是圈层决定的。
时间久了,身边自然也会是一群正能量的人,相互促进,一起进步。
作者:多渔日记 公众号:多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