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对于中国创业投资圈都是值得记忆与反思的——那是中国人民万众创业、遍地天使投资人的一年。那一年所产生的创业者数字、投资交易数量、公司估值数据等等,不出意料的话,在此后的 10 年里,几乎不会再复现了。
在一切都膨胀的 2015 年,互联网行业以超快的速度诞生了很多估值超过 10 亿的独角兽企业,如今到了 2020 年——五年的时间商业世界瞬息万变,互联网+资本的力量让曾经一些充满不确定、值得期待的商业形态到如今已经初见雏形;同时也有一些曾经无限荣光的资本宠儿早已经灰飞烟没。
翻出小编曾在 2015 年末做的这份《2015 年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我们看到彼时共有 60 家企业在列,其中蚂蚁金服、陆金所、美团点评和滴滴出行估值已超过百亿。从行业来讲,2015 年独角兽分布最多的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电子商务行业 15 家,金融行业 9 家,以及汽车交通行业 7 家。
那么,经过了 5 年的浮浮沉沉,曾经的独角兽都去哪儿了,小编再次进行了追踪盘点。
01、势如破竹、终如愿的上市了
迄今为止,2015 年的 60 家独角兽公司中,上市的有 15 家。但上市后表现良好的却为数不多,以最直接的指标——五年前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和如今的市值来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仅有爱奇艺、美团点评、拉卡拉、同程旅游和易商这五家的市值优于 2015 年的估值,其余 10 家均出现大幅降低。
况且,以上绝大部分的独角兽公司在 2015 年到上市之前还进行过多轮次、频繁的股权融资,其上市前估值比 2015 年要更高。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让人咋舌。
02、也曾风光无两,可惜风云变幻终倒闭
乐视的电视和手机也曾收获不错的市场份额和好评度,可惜了整个乐视集团的「资本运作」、「令人窒息的生态」操作让整个乐视落得如今一地鸡毛。创业者要有野心和魄力,但尊重基本的商业规律和产品价值是保护一家公司长久的核心。
2014 年爱屋吉屋披着「第一家线上线下整合的专业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光环横空出世,成立 18 个月估值便升至 10 亿美元,堪称业内最快成长起来的独角兽。彼时爱屋吉屋试图走「烧钱圈地」模式,用远低于租房、二手房市场的佣金快速获得了市场份额,曾有一度这家新公司冲到了行业第二名。但买房租房无法复制同样烧钱补贴抢市场的滴滴、美团的成功——购房、租房是高客单价、但低频的用户需求,巨额补贴也难有客户留存。
爱屋吉屋亮眼的数据、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概念、滴滴美团补贴模式的成功,都在刺激着资本的跟进,晨兴、高榕、顺为、淡马锡、GGV、高瓴等一线 VC、PE 机构接力入局。
传统行业的玩法终有其道理,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在二手房交易市场耕耘多年的「传统中介」链家,现在也借着互联网、大数据、VR 等新技术升级成「互联网公司」贝壳找房了。
独角兽有了翅膀,也别忘了踏踏实实跑一跑再起飞。
03、竞争进入白热化,不如「合并」
当年的独角兽们,有一些最终选择了「握手言和」或者「嫁与巨头」,像 Uber 中国和滴滴出行的合并,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为「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一部分,达达配送被京东到家并购,微票儿与猫眼电影合并,车易拍并入大搜车。
2016 年,滴滴和 Uber 都不断筹集巨额资金,一波接一波地砸在中国这个拥有全球 1/5 人口的市场,其力度之大,曾经一度有过「拼车最低 1.5 元,比公交都便宜」的活动。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烧钱补贴就是一场典型的囚徒困境。
在资本的推手下,高度竞争的对手也不得不走向戏剧性的合并。究其原因,恶性竞争和恶性补贴始终不可持续,长此以往企业自身缺乏动力,外界资源也没以前多,从资本效率来讲也不合理,并购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现象。
如今,滴滴已然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创新型出行服务企业,无人可否认其在国内网约车中的霸主地位。而无论是这些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主体还是曾经的收购方,现在都收获了超高倍数的估值增长。
04、依然独立发展的他们,有人暴涨、有人岌岌可危
比起或上市、或并购、或倒闭的企业,更多当年的独角兽公司仍在独立发展,而且在这四五年时间内获得了相当可观的估值涨幅。以上 32 家独角兽公司中,至少有 10 家估值涨幅超过 100%。其中今日头条如今已成为字节跳动,旗下产品跨界新闻阅读、短视频、直播等领域,如今估值已经达到 5000 亿,相比当年估值暴涨 2780%。
当年的 Wi-Fi 万能钥匙升级为「连尚网络」,在海内外拥有超过 8 亿的用户,估值 338 亿元;挂号网升级为「微医」,当前旗下涵盖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四大业务板块,估值涨了 344%。
滴滴出行从 936 亿上涨到 3770 亿,陆金所从 1116 亿元上涨到 2561 亿,这些「初始值」就已经很庞大的公司依然在保持着高速的估值上涨。蚂蚁金服的估值更是已经突破了万亿元。
如果放在 2018 年及之前,高速增长的估值会让一级市场投资者兴奋和欣喜,然而这两年经历了太多「独角兽流血上市」事件,这些处在估值高位的独角兽们如果要进一步走进股票市场,该准备一张怎样的业绩财报才能让二级投资者继续为其买单呢?
当然除了高速奔跑的独角兽以外,也有慢慢停滞甚至开始滑落的独角兽。上表中有一些独角兽甚至近几年再无新融资,公司业务也无亮眼增长。
时间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从不会因为个体的成败兴衰而停下脚步,有的公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负重前行,有的公司时运不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还有的公司披荆斩棘试图创造时代。不论如何,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勇敢的勇士。
在创业的战场上,倒下一批,站起来的会更多,在创业者的身上,我们看到「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未来还很长,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Judy 李红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