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瘦身利器让你轻松瘦身,放心变美

最近的消费观念

好闻分享 wpadmin 3年前 (2022-01-03) 213次浏览 0个评论

大概4-5年以前,我的消费观念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2年多以前,我自己在家孩子,接到办公室的大姐带了一个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敲了我的门,问我愿不愿意参与居民收入支出调查,就是记账,每年还会有一千左右的奖金。我结婚成家以后想过记账的事情,但总是不了了之,借此机会,我开始了为期2年的系统性记账。统计局发的账本门类复杂,条目细致,培训课上提出许多要求。按照这个方法记下来,不说为国家作出多少贡献(我还拿了优秀记账员的奖),对我自己家庭的财政贡献是巨大的。

最近的消费观念

我发现,我家的支出大头是外卖和外食。因为不信任中央厨房,我不会买没去过实体店的外卖商家,因而外卖和外食的菜品几乎相同,价格也基本一致。虽然我有许多时间在家,但是忙起来以后就会忘记给做饭留出时间,往往是饿的时候才想起来吃饭,打开冰箱空空如也,饥肠辘辘没力气出门(尤其还要抱个孩子),自然拿起手机叫外卖。一周4-5次,每次60-80,就是将近2000元。再加上周末一家三口去网红点打卡,赶时髦,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总价就很多了。然后我想到一个办法,一周总能找到一个时间集中采购,到本地的农贸市场买最新鲜最便宜的菜。采购量最大的情况下,蔬菜60、水果80、肉类100,加上零食和奶类,总共不到300块钱,一个月一千出头。虽然到周末还会扔几个没有吃完就腐败的青椒西红柿,但是最多也就是十几块钱。冰箱里总有食物,就不会拿外卖应急。再把“仪式感”搬回家,餐桌铺上桌布、摆上鲜花。周末专门搞一段时间全家一起做饭,做一些“大菜”、“硬菜”。连孩子也一起参与,这是更好的“仪式感”。我们在家里做过红烧肉、烤猪排、叉烧、各种口味的西点浓汤、羊排、各种馅料包子、苹果派、清蒸各类海鲜、冬阴功、蛋糕、各种中餐小炒、卤味、披萨……在外面吃过的、书上看到的、纪录片里演过的,主要是符合家人口味,我们都会在家里自己尝试一下。消费降级,但是品质却没有。这样,我们就能有底气坐在米其林餐厅里吃没见过的食物

最近的消费观念

第二点,是关于孩子的。都说小孩是人形碎钞机。在记账的2年里,我放开所有欲望给孩子买东西,光3岁以前的车就有:扭扭车、三轮车、平衡车、滑板车、婴儿折叠推车、婴儿高景观车。衣服也是看到喜欢的就买。可是,并没有多少钱。远远不如吃的多。比如袜子,就算一个小孩18岁以前都不洗袜子,穿一双扔一双,也只需要一万多块人民币。小宝宝很少出门,外衣和鞋只要当季一两套就够了,消耗品是秋裤,20一条,200块钱够穿全年。当然,选择合适的渠道、品牌和购入时机是很重要的。算清楚孩子的物质需求,做好提前的功课,“明智地”购买很重要。毋庸置疑,以后的教育肯定是大头。不管是早教还是课外兴趣班,在我们这里150-200一小时。钢琴为例。5岁开始学到18岁,每周一次课,一次200,需要十万多。算上考级或者比赛前的加训,以及去外地的车票机票,二十万肯定够了。这个钱花出去,如果配套的努力都跟上,比如练习的时间,比如家长应该做的配合,已经能够超越大部分琴童的程度。幸运的话甚至能够进入专业领域,就可以做孩子以后吃饭的本钱。这样算来,可以说是非常值了。

再说英语教育。许多人觉得孩子学英语要从很小的时候,比如2岁语言爆发期大时候介入。这样孩子就会当英语母语一样,自然而然说得像汉语一样溜。我觉得,如果家里没有一口人母语是英语的话,要达到这个程度是很困难的,而且未必对孩子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是好事。我观察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发音是一回事,更难的是概念、逻辑等思维的组织。一上来就一个世界、两套语言,而且有一套语言身边没有活人在使用,他甚至搞不清什么叫做“2套语言”,他的思维就会慢。进入他主观世界的概念和结构会变少。比如,二十秒钟孩子能弄清楚电梯、家在地平面上方、开关门、不能在电梯里跳等规则。如果汉语一遍、英语一遍、他可能得花1分多钟弄明白2次说得是一件事,以及汉语里和英语里的相关词汇有什么对应。这时候他像海绵一样吸取一切,你不知道孩子会因为英语而损失了什么。我自己是小学5年级开始学英语的,非英语专业,现在可以看剧、听歌、看小说、刷网页、跟美国人侃大山。我从一开始学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另外一种语言,说得不如母语好,但是不影响我日常使用。真正难的是如果一个概念在汉语世界里没有,你要去记住这个词汇,了解含义和适宜的上下文。这种培训在早期教育机构里的英语教育,教一些apple、thank you之类的地方,是得不到的。我到这两年才弄明白为什么新概念第一册里大家见面要聊天气,因为我才弄明白什么叫做工业化、污染、环境治理、城市化、现代社会的孤独、人情世故……

所以我现在就偶尔自己教孩子几个名词,颜色、动物、家具什么的,能记住就记住,记不住也没关系。我不会在2-3岁花大价钱请老师上学习班学英语。我会把钱省下来,在孩子能基本交流的前提下(比如新概念1、2册水平),带她去美国或者哪里生活一段时间。我更不会为了给她挣学费而花很多时间做其他工作(比如做第二份工作之类的),而是有时间自己好好学学英语,多记住理解几个复杂的概念,等她遇到的时候,如果我刚好在她身边,有能力解释给她。

最近的消费观念

基本生活需求里,除了吃,穿也值得单拿出来讲一讲。女人的衣服比男人的贵很多。胖子的衣服比瘦子贵很多。与其买衣服,不如减肥。我男人信奉奥卡姆剃刀原则,特别好养活(笑)。让他穿皮鞋西装、梳油头不如要他的命。我现在出门很少,只有上课和家庭娱乐让我出门,基本没有应酬。最喜欢穿的衣服是健身的紧身裤和半袖衫。没有到老公那么极简,却也渐渐失去了对品牌、名牌、花哨的装扮以及一切号称消费就能彰显阶级的物品的爱好。主要我觉得穿名牌未必能代表能力、收入或者阶级。我认识的一个人,地方院校二本专业,家里18线城市公务员,上学背LV,家里开奥迪A8。这个现实不禁让我觉得这些所谓名牌不过是另外一种割韭菜的方法。工业革命这么多年,还有过劳死,还是一般意义上比较高的层级(医生、教授、明星等等),完全没有实现将人类从日复一日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这个结构如何让大家永远不满意,永远在工作?我相信名牌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是不是太左了?笑)

最近的一笔大开支是寒假带孩子去海边。因为定得早,就算目的地很远,全部加起来不过2万。旅游这种事,当然是剩不掉的。人天生需要在安逸并稳定、可预知,以及冒险与新的知识之间徘徊的。之前去南极,回来以后读了《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直观地体会到一个可悲的事实———————现在我们不管去哪里,都不会有大航海时期的浪漫与冒险了。不管跟着旅行社去哪里旅游,我们看到的都是资本主义全球化以后的世界。那些美丽而独特的当地景观许多不是为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而存在,而是专门为了让游客看,并且消费,并且成为产业。真正体现旅游目的地人生方式的景观是你,这个游客。作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发现可能不会比在书房里。哦……我们现在书房也是摆设,等公交的时候手机上刷来的东西才更多。所以,我可能会比较谨慎地挑选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方式。比如等孩子15岁的时候,与其花几万块钱跟着旅行社旅游,不如带她上山支教(或者参与一个国际支援组织,可能的话)。或者带她去意大利之前,确保她读过《罗马人的故事》并感兴趣,不感兴趣就算了,毕竟据说扒手挺多的。

这就是我,一个没遭过灾的普通妇女最近的消费观念。夜已深,可能有些内容一时没想起来,也就说明这些内容可能不太重要。以后可能会变,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苏丽珍(豆瓣)


有肥胖困扰?专业瘦身老师教你1天瘦1斤

添加微信咨询:A-noweixin (手机长按可复制,加好友)

最近的消费观念
已帮助30000+人成功瘦身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