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用苛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身材”的女性朋友们又进入新一轮的疯狂减肥。但是,朋友,你真的“胖”吗?从科学角度讲,好身材别只盯着体重,不是体重越轻就越美、越健康。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胖瘦?参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的两个健康体重指标,其测量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一个称、一把标尺和一个计算器。
成年人的体重和身高是有密切的关系,有一个标准计算公式, 体重(公斤,kg) 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m2)= 体重指数(BMI)。BMI是临床医学领域普遍使用的胖瘦判定指标,而世界各国的标准稍有差别。
按照我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体重判定标准,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 18.5 ≤ BMI < 24 kg/m2 ,超重:24 ≤ BMI < 27.9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
请注意,体重指数反映全身性肥胖,但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体重指数正常,但腹部堆积了脂肪,肚子大,俗称中心性肥胖。此类人的腹部堆积了大量脂肪,直接压迫内脏,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等慢性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体重指数不能算“黄金标准”,须结合腰围的测量。
02 /腰围是诚实的胖瘦指标
腰围既能反映脂肪分布,又能估测内脏脂肪量,是准确的胖瘦风标。测量腰围要站立,双脚分开30厘米,测量部位要平脐,用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能压迫。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 kg/㎡;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腰臀比( = 腰围÷臀围)超过0.90,女性超过0.85,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需要及时进行体重管理。
要想获得理想身材,实现健康的超重,并不是体重升高或降低这么简单,而是要增加身体的肌肉量。
人在每个年龄阶段,增肌都十分重要,年轻人增肌有助于让身材更纤细、增强抵抗力;中年人进行适当增肌,可以预防老年后肌肉快速流失;到了老年,除了肌体功能减退、激素分泌减少,还有慢病的拖累,肌肉量、蛋白质合成减慢、流失加快,免疫力逐渐下降,特别是在55~60岁。对60岁以上人群或患有少肌症的人来说,适当进行增肌训练,保持“微胖”,不仅能保护心脑血管、延长寿命,还能避免摔倒,提高生活质量。
在踏春的好时节,让我们动起来吧!
(综合自《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生命时报、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