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是指夫妇结婚2年以上,同居且性生活正常,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而女方不妊娠的疾病。在不育中由男方因素导致者约占30%~50%,称之为男性不育症,这已为当代中医、西医,并由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所达成的共识。男性不育症,相当于中医“精清”、“精冷”、“精寒”、“精少”、“无子”、“男子艰嗣”、“绝孕”、“不育”等病症。
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关于“不育症”的记载,如“绝孕”、“绝子”、“无子”、“全不产”,以及“断绪久不产”等。唐代太医更有“五不男”和“五不女”的说法,提出了五种生理缺陷(即夭、漏、犍、怯、变)的男子不能婚配。因为这些生理缺陷的男子,影响婚后性生活,或乏其子嗣。当时既有择配的知识和方法,可见已注意到婚前检查,而且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所谓“五不男”,即指男子有五种不育的原因:一日“夭”(即“天宦”),泛指男子。先天性外生殖器或睾丸缺陷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二日“漏”,即精液不固,常有遗泄,如“遗精滑泄”、“早泄”等;三日“犍”,即阴茎及睾丸切除者;四日“怯”,即阳痿不举;五日“变”(又称“人貅”),即两性畸形,俗称其为“阴阳人”。这些认识,与现代医学所规范描写的男性不育症的原因,有很多相同和相似之处。
明代《广嗣纪要・寡欲篇》中精彩地提出“种子贵在聚精养血”的论点,说:“夫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泄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合,精血相凝,胚胎结而生育蕃矣。”并认为受孕成胎,乃男精女血之结合。故欲生育者,宜谨守聚精养血之道,而节房事,调情态,为保养精血之要。我国古代医家对聚精尤为重视,而且对如何聚精有一明确的旨要,袁了凡曰:“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日节劳,三日息怒,四日戒酒,五日慎味。”并对其有详细的论述,限于篇幅不多列举,从袁氏聚精之道而言,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而且,与现代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基本相符。
在女性不孕、不育辨证施食中所提及的与之密切相关的肾、肝、脾、心脏腑概念,在男性不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复述了。男性不育症的原因通常分为精子发生障碍及精液异常,输精管道阻塞以及精液不能进入阴道三类,其中尤以第一类最为常见,在这方面,中医辨证施治是很有独到之处的。
就一般而言,不育的病变脏腑常责之于肾、肝,病位在肾者多为虚证,或肾阳不足、或肾阴亏损、或脾肾阳虚、或阴虚火旺,治疗时宜温、宜润以补其不足;病位在肝者多为实证,或瘀滞阻于肝络,或湿热蕴结肝经,治疗时宜化、宜清以泻其有余。其他如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等亦常导致不育,临证时则应针对其病因,采用虚则益之、实则损之的原则予以治疗。或可概括地说,男性不育症的辨证的关键在肾。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证主要见于肾阴虚、肾阳虚,亦可见由于心脾两虚导致的肾之精气不足;实证则多见于气滞、火郁、湿热、痰浊、血瘀等,且有虚实夹杂证,临证当细心审辨。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