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肉最好配大蒜
一般人只知道,纤维有助肠子的蠕动。事实上,纤维的角色比这大多了。膳食纤维真的是肠道菌最好的朋友,因为吃进肚里的益生菌,要靠它,才能在肠道定居下来。
研究发现,肠道菌丛可把纤维切碎成短链脂肪酸,输送到血液及肝脏供给能量运用;且能强化保护肠道的黏液层,稳定免疫细胞,减少全身性发炎反应。
像纤维丰富的蔬菜、豆类、坚果及五谷杂粮,有助肠蠕动,值得加入每天的餐盘中。而且种类愈多样愈好,在享用大餐时,红肉所富含的肉碱可能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在人体内形成氧化三甲胺,而过多氧化三甲胺,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蔬果富含多酚类物质,则可减少肠道菌在人体内产生氧化三甲胺,且能维持肠道菌丛的多样性。
大蒜也有相同的效果。
我们在动物实验发现,大蒜素除了具有杀菌功能,还能抑制肠道菌产生氧化三甲胺。不过,大蒜素遇热便失去活性,所以咬碎生吃较好,跟肉类食物一起品尝,除了增添风味,或许还能达到护心效果。
还有一类蔬菜是会让肠道微生物快乐生长的,那就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包菜、白菜、白萝卜、青花菜等,除了大量纤维之外,里头还有异硫氰酸盐,会转化成萃取物以及萝卜硫素,有助于肝脏解毒。
2、来点天然发酵食物
天然发酵食物如味噌、泡菜、酸菜、酸奶、起司等,是很多国家百年传承的智慧,这些发酵食物含有多种益生菌,能帮助肠内好菌生长。
吃大蒜(建议每日至少生吃3〜5瓣)、大量蔬菜以及喝味噌汤。
透过固定摄取发酵食品和所有类型的益生菌,以维持肠道的多样性。尤其压力大的人、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以及老年人,益菌消耗多,需要额外补充,像欧洲传统食物康普茶(Kombucha,又称红茶菌),库克菲尔牛奶酒(Kefir)或不同种类的酸奶和起司,都可以纳进日常饮食名单当中。
一般人很少自己动手做天然发酵食物,其实自己动手做不难,也比超市货架上卖的要好。
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纪录片《相信我,我是医生》曾做过30人小规模的测试,结果发现,用传统方法制作的发酵牛奶酒有比较多种益生菌;而大量生产的发酵食品,则为了食品安全与保存,经过灭菌消毒,几乎已不含任何益菌。
如果想用发酵食物改善肠道健康,除了选天然发酵制品,不妨挽起袖子在家做做看,好吃又有保障。
3、适当断食,喝足够的水
每周选择1〜2天轻断食,减少热量摄取,有助维持肠道环境平衡。
每餐可控制在500卡以下、或是改喝蔬果汁,或两餐时间间隔拉长,都是容易执行的轻断食法。当肠胃排空时,肠道会展开周期性高幅收缩,把小肠的细菌扫进多数肠道菌生存的大肠里,如此能减少腹部不适、胀气及排便习惯改变,就像定期清扫街道一样。
此外,当太过激动、紧张、愤怒或伤心时,不宜进食。因为负面情绪会造成肠脑轴线失衡,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分解食物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紧张吃东西就会频频拉肚子。
另外,记得每天喝足够的水,避免肠道发炎。一天至少2000cc。他每天早上起床必先喝一杯300~400cc温开水,润肠通便。若有胃食道逆流问题,记得饭和水要分离: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内不要喝水,以利足够消化液及消胃酸分泌,消化食物。
4、要睡好,睡前3小时不饮食
睡眠也和肠道环境高度相关。作息正常,睡得好,肠道菌丛才能维持节律、生生不息。睡前静坐10钟,帮助平衡自律神经,会睡得比较好。中医也认为,养肠胃,首先要睡得好。
胃不和则卧不安,现代人久坐、动得少,很容易肠胃胀气,辗转难眠。平常除了多运动,建议睡前3小时不要吃东西,且尽量避免豆类、洋葱、芹菜等会产生气体的食物。吃完饭走走路散散步,也可打打八段锦,帮助气血循环,藉此导引唤醒身体系统正常化。
5、按摩经络,消除肠胀气
透过经络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加速排除胀气。
合谷穴:打开手的虎口,在第一、二掌骨间。
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处叫外膝眼,足三里在外膝眼下方四指幅宽。
公孙穴: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往后推有足弓,在弓形骨后下端缘的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
腹部按摩:按摩可调整脾胃功能,将右手放在右下腹鼠蹊处,然后向上摸到右肋骨边缘,再向左移动至左侧肋骨边缘,直下至左下腹鼠蹊部,再右移至右下腹鼠蹊处,如此绕着肚脐顺时钟循环轻度揉压。一日可多做几次。
每个人肠道环境不同,单一饮食法或做法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如果发现没效果就换种方式。一旦排便正常、粪便成形,表示找对方法了,你的肠道菌丛正努力且快乐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