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医学角度,肺主要功用是人体气体交换的脏腑,而从中医的观点,肺脏还与水液、血液、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有关,因此,当出现身体水肿,经常夜咳、有痰,有可能是肺脏湿滞所致。
肺是通调水道 肺湿易水肿有痰
肺是通调身体水分津液的管道。当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后,养分便经由肺脏运化到全身,同时肺气会将水分散到皮表,以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或是向下通降与肃清的方式,把水分输送到肾,经由肾的气化转换为尿液排出体外。
肺湿的人,眼睛、脸、四肢甚至全身,都容易出现水肿,皮肤的外观看来油油亮亮,但一按压下去,无法像正常皮肤受压力时,放手就马上反弹回来。除出现水肿,常见的症状还有口水充盈、晚上睡觉常有喘鸣声,或觉得喉咙老是卡痰,常常得做清痰的动作才觉得舒服,有时睡到半夜常会被咳醒,且咳嗽有痰,也会因水分无法代谢而出现胸闷等,尤其碰到湿度大的天气时,闷咳、呼吸不顺更明显。
肺气虚容易感冒 常合并鼻过敏
「肺主皮毛」,中医的「皮毛」指的是身体之表,肺便是透过皮肤、汗腺与毛发调控发汗的过程,并将保护身体的「卫气」宣发于皮毛,抵御外邪入侵。当肺气虚时,「卫气」这层防护罩也会受影响,容易伤风感冒。肺气虚,容易出现湿滞,肺脏有湿的人,在天气变化大时,对应在皮肤上,便容易出现汗疱疹等皮肤病。
鼻子是气体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肺气虚湿滞时,常合并有鼻子过敏、喷嚏打不停、鼻水不止、鼻塞等。
流汗与排尿,对排湿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的运动就是最好的排湿方法。
(▲有空时可多按压「合谷穴、内关穴、迎香穴」,或是由膝盖内侧小腿上缘的「阴陵泉穴」一直按到脚踝关节上的「三阴交穴」)
1.合谷穴
2.内关穴
位置:手掌向上,从手腕横纹条的中心点,往手肘的方向测量 2 寸的位置
功效:治咳嗽,肠胃型咳嗽痰多有泡沫,或久咳胸痛。
3.迎香穴
位置: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大约是鼻翼旁沟纹的中点处)
功效:祛风散邪,宣通鼻窍,疏通脸部气血液循环
4.阴陵泉穴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处侧边、往前约一指宽凹陷处
功效:健脾利湿、降火,缓解发炎、搔痒等不适症状
5.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脚踝骨最高点往上3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4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功效: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改善体质、平衡自律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