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平潭在哪里?)
对大多数人来说,
平潭
很奇怪的名字。
你甚至无法在地图上快速找到它。
然而
仔细看的话,不难发现。
平潭形势危急。
它是大陆与台湾省岛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
只有“穿越”才能穿越海峡
到达台湾省包道
(平潭离台湾省有多近?制图学@陈志豪/行星研究所)
▼
不仅如此;不
它还拥有福建省更大的岛屿海坛岛。
岛上有壮观的海蚀地貌。
还有宽阔精致的金色沙滩。
被誉为“海蚀地貌天下之一,海滨沙滩冠九州”
▼
辉煌而神奇
《蓝色的眼泪》
(请横着看。平潭的“蓝眼泪”是多种海洋浮游生物集体发光形成的现象。摄影师@翁蔡五)
▼
有起有落
石头错
(请横着看。平潭岛上的石屋是房子。摄影师@陈英男)
▼
有三条钢铁巨龙飞过海峡。
崭新的高层建筑
在大海和天空之间升起
(请横向观看,平潭海峡铁路桥,摄影师@陈英男)
▼
平潭
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01
出生
一亿多年前
古老的太平洋向西方大陆俯冲。
大陆东南沿海开始岩浆活动。
岩浆要么侵入地下,要么喷出地表。
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喷出的岩石。
(请横着看。这些岛屿分布在福建省。东海是中国岛屿数量最多的海域,约占中国岛屿总数的59%。浙闽沿海的岛礁形成密集的带状。制图学@陈志豪/行星研究所)
▼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大陆被海水侵袭。
包括平潭在内的岛屿就这样形成了。
(平潭猴研究三岛,摄影师@赵)
▼
平潭由126个岛屿组成。
其中更大的是海坛岛。
它的面积大约是厦门岛的两倍。
它是福建省更大的岛屿。
(平潭的位置和主要岛屿,制图@陈志豪/行星研究所)
▼
构成该岛的大量岩石
为海蚀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像厦门岛被陆地包围
海坛岛位于海岸线突出的部分。
它被海坛海峡和浩瀚的东海所包围。
(请横向观看,平潭北港,摄影师@李)
▼
在开阔的海面上。
6到7级的大风席卷而来。
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风力更大的地区。
年风速≥6m/s大于3500小时。
远远超出内蒙古、甘肃、新疆的西北内陆。
评弹是“龙头”
年平均风速为6.4m/s
几乎是厦门的两倍。
(平潭长江坳沙滩和远处的风力发电机,摄影师@李·)
▼
强风穿过几个风口。
横扫海坛岛
(海坛岛主要风口及季风方向,制图@陈志豪/行星研究所)
▼
风很大
导致岛上缺少高大的树木。
住在这里的人想抵御海风。
不得不弃木。
到处用石头做建筑材料。
然后屋顶会用石头压住瓦片,防止被风吹走。
是为了那块石头。
(平潭石厝,摄影师@陈永成)
▼
但是风并不都是破坏性的。
强风带来丰富的水汽。
使云在海面之上,在群山之间。
山里的雾叫“岚”
海坛岛也叫“兰岛”
(请横向观看,平潭群岛间的雾,摄影师@翁蔡五)
▼
君山,兰岛更高峰。
经常被云帽遮住。
是《君山插云》
(请横着看,君山云帽,摄影师@ CareFreelion)
▼
在风的作用下
地表水流向陆地。
随着海床变浅
留给海浪的“活动室空”越来越小。
海浪冲上岸,相互竞争。
形成波浪和浪涌。
(波浪形成原理,制图学@杨宁/行星研究所)
▼
平潭多岩多风。
也是中国沿海潮差更大的地区之一。
*** 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差异可达6米。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
与海岩的角力极其壮观。
(平潭鱼屿村沿海地区,摄影师@孙泽)
▼
独特的地理位置
让平潭拥有一块坚硬的岩石
浩瀚的大海和狂暴的风
岩石、海洋和风
三者会在这里激烈碰撞。
打造美丽的景观岛。
02
面向海峡的风景
平潭拥有中国更大的沿海地区。
也是最典型的海洋侵蚀景观。
组成这个岛的花岗岩布满了裂缝。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
这块石头的棱角首先被磨平了。
岩石逐渐变圆,形成石蛋。
(花岗岩风化过程示意图,制图@隋晨/行星研究所)
▼
随着岛屿的上升
风雨和海浪冲走了表层沉积物。
暴露了地下的石蛋。
遍布整个岛屿表面
(希尔将军,摄影师@陈晓阳)
▼
*** 的巨石
继续接受风、雨、浪的洗礼
岩石被一层一层地剥开。
形成了一座花岗岩山。
看起来像一个说谎的石头人
暴露在阳光、雨水和风中。
(请横着看,平潭汤峪岛海坛天神景观,摄影师@柯健)
▼
更多的巨石被孤立在海里。
就像孤舟上的两张张开的帆。
因此,它被称为“半洋帆”
(石牌洋,又名半洋帆,整块巨石像一艘帆船,其两根石柱是其张开的两个“帆”,故名,摄影师@林)
▼
随着海洋侵蚀陆地
海岸变得不平坦。
有坚硬岩石和高隆起的小山。
成为突出的岬角
岩石松软、地势低的地区。
它变成了一个海湾。
(请横着看,平潭海坛湾,摄影师@翁蔡五)
▼
在冲浪岩石上挖一个垂直的洞。
即海底洞穴
(平潭东海仙境景区仙井被海浪侵蚀,海岸崩塌。摄影师@蔡)
▼
随着海岸岩石的崩塌
落在海岸上的岩石
被往复的波浪冲刷和变圆
变成圆石。
(东海仙境景区,海岸边圆形碎石,摄影师@马)
▼
过了很久。
这些巨石最终被磨成了细沙。
被水流冲走。
平潭以北
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先后入海。
从河流流入海洋的低温低盐径流
从北部的长江口形成一条河流。
南方可以到达汕头的水流
浙闽沿岸流
(浙闽沿岸流,制图@陈志豪/行星研究所)
▼
洋流携带的沉积物等碎片
在另一片平坦的海滩上,“尘埃落定”
变成金色的沙滩
(平潭龙王头海滩,摄影师@陈晓阳)
▼
海岸凹向陆地的地方。
随着海水流动速度的减慢
沙子也会形成一个弯曲的沙嘴
沙嘴的末端在水流的影响下向内卷曲。
像个箱子
(平潭建民三地,俗称树干湾,摄影师@吴)
▼
但是洋流不仅仅富含沉积物。
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每年春夏之交
这是闽江汛期的开始。
随着天气的变暖和降水的增加
丰富的闽江水将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入海洋。
给浮游生物带来了大量的食物。
单细胞生物夜光藻
和一种微小的节肢动物,萤火虫。
在这么好的环境下
获得大量的扩散机会。
(平潭海水采集的海上萤火虫,摄影师@喵鱼酱)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也就是身体可以分泌荧光素。
荧光素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
产生生物发光现象
(生物发光机制,制图@杨宁/行星研究所)
▼
在海浪拍击或船只行驶引起的海浪 *** 下
这些微小的生物发出蓝色的微光。
形成平潭的“蓝眼泪”奇观。
(平潭蓝泪,摄影师@杨成&吴)
▼
这些微小的生物
然后成为鱼虾的食物。
(平潭的潮间带生物,图片中央的海蜇,背景的海葵、钙化藻等其他生物,摄影师@喵鱼酱)
▼
大量的鱼虾吸引了鲸鱼。
台湾海峡南浅北深。
平潭位于台湾海峡北部。
很多鲸鱼受限于水深,无法进入浅水区。
在平潭外经常见到。
如瘤齿突吻鲸和银杏齿突吻鲸。
抹香鲸和村庄鲸。……
目前,西太平洋只剩下大约100头灰鲸。
也出现在这里。
(请横着看。背景中可以看到2011年在平潭柏青镇附近水域发现的死灰鲸。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濒危物种研究组)
▼
丰富的海洋生物
它不仅吸引了鲸鱼
也为平潭渔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他们在这里捕捉鲈鱼、石斑鱼、黑鲷鱼和鲭鱼。
逐渐形成了福建最富饶的渔场之一。
牛民山渔场
(平潭平缓的沙滩为渔民提供了绝佳的沙滩拖网机会,因此在沙滩上拉渔网成为平潭海边常见的场景之一。摄影师@蒋欣恒)
▼
因为靠近外海,所以海水的流速高。
海洋代谢废物可以被迅速带走。
海水水质良好。
所以平潭也成了著名的海水养殖基地。
这里有中国唯一的坛紫菜苗种场。
以及福建省更大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区。
(平潭紫菜养殖场,摄影师@翁蔡五)
▼
从事捕鱼的渔民
把渔船留在海滩上
有些已经被遗弃,任其腐烂。
时间的流逝似乎被冻结在沙滩上。
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平潭滩上的老渔船,摄影师@常念祖)
▼
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海上漂流
恍惚中。
我们将带它回到一千年前的平潭。
03
连接两岸的未来
6000多年前
居住在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
可能有一些是平潭的。
穿过海峡,到达台湾省。
甚至蔓延到了更广阔的南太平洋。
形成了南岛语族。
从那以后。
两岸交流从未断绝。
几千年前,一艘海船从平潭出发。
航行至台湾省、东北亚、东南亚、印度、非洲、欧美。
驶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
自然的力量是不可预测的。
有时候冒险者会死在海里。
现在,在海坛岛外90平方公里的水域下。
大量运载瓷器的商船沉没。
海底散落着大量的瓷碗。
让这里的礁石有了“碗礁”的名字
大量破碎的精美瓷器碎片
见证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海洋时代。
(平潭湾角一号清代沉船遗址打捞上来的瓷碗,表面仍有许多毛毛虫石灰质的虫管和藤壶壳遗迹。摄影师@林颖舒)
▼
这是在发展船舶。
还有无数英勇的人葬身大海。
台湾海峡已成为中国的“海上走廊”
平潭,位于海峡北部。
它也成为海上运输的枢纽之一。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平潭成为海防前线。
动员民众挖反[/k0/]洞、地下粮仓等设施。
岛上坚硬的花岗岩
成为这些项目必须面对的难题。
每天和石头、沙子打交道的平潭人
很快积累了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
(平潭岛龙兴岭隧道施工现场,摄影师@蒋新恒)
▼
在随后的八九十年代
在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开始了。
来自平潭的隧道工程师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
迅速占领国内隧道工程市场。
更高时甚至承包了中国80%的隧道工程作业。
被称为“平潭帮”
(平潭跨海大桥实验项目,摄影师@陆玉坤)
▼
可以说,中国土地的连接
没有平潭人的贡献
但同时期的评弹本身
但由于交通不便,逐渐落后。
直到2010年。
平潭只能坐小渡船进出。
改变的之一步
就是离开这个岛。
成为一条与土地相连的平坦道路
2010年
一座横跨海峡的大桥建成通车。
它是福建省之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跨度近5000米
彻底结束了平潭单纯依靠轮渡的历史。
同年9月
平潭海峡大桥综合桥开工建设。
并于2014年通车。
由于两个桥是并联的,所以效率提高了。
(平潭海峡大桥,摄影师@年王树)
▼
但这还不够。
2020年
平潭又出了一个超级项目。
这条超过16公里长。
公铁两用跨海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请横向观看,平潭海峡铁路桥,摄影师@杨成)
▼
这座桥的建设过程异常艰难。
平潭强风巨浪
地质条件、航道等因素复杂。
使得桥梁建设异常困难。
为了适应平潭恶劣的海洋环境
施工人员用钢管做导管架。
迅速把它降低到海底作为钻井平台。
然后,在海底钻超大直径钻孔。
为桥墩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潭海峡铁路大桥桥墩钢筋质检,摄影师@柯健)
▼
此外
在斜拉桥通过水路的部分
大桥的桥墩也要保证能承受船只的撞击。
施工人员创造性地将施工用平台改造成防撞箱。
既可用于建筑,也可用于桥梁防撞结构。
(请横着看,平潭海峡铁路桥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示意图,制图@罗子涵&陈志豪/星球研究院)
▼
随着各种创新技术的应用
这座崭新的大桥可以出现在平潭的海面上。
把平潭和福州连接得更紧密。
配合福州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
以及合肥至福州的铁路延长线。
平潭被纳入福州半小时生活圈。
(平潭综合立体交通网,制图@陈志豪/星球学院)
▼
物资和人员的高效流通
为平潭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之后平潭经过一环两纵两横的路网。
加强内部联系。
岛上的交通、电网、通讯等建设也得到迅速改善。
(平潭环岛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岛上恶劣的环境也得到了迅速改善。
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
地处海边的平潭也饱受风沙之苦。
猛烈的海风卷起沙子。
摧毁农田、房屋和电线杆
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
平潭人引相思,木麻黄,黑松。
用这“三棵树”筑起防风固沙的之一道防线。
不久
培育出了新的树种。
平潭引进了更多的树种。
南洋杉、刺桐、松柏
夹竹桃、石南、海南香蒲等。
让今天的平潭绿意盎然。
(海坛岛上的城市和种植园,摄影师@赵)
▼
不同的生物也回到岛上。
在沿海湿地
白鹭展翅起舞。
(平潭滨海湿地的大白鹭,摄影师@陈)
▼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2016年
平潭成为继海南之后的第二个。
国际旅游岛
2021年五一期间
全区接待游客583380人次。
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41%
(平潭龙王头滩,摄影师@江南君)
▼
在连接的大陆之外
平潭也在积极寻求两岸联系。
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及深厚的两岸交流史。
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于2009年。
2010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
2011年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
在国家的支持下
福建正积极建设成为
台企落地的之一家。
平潭是先行区之一。
(平潭综合实验区,制图@陈志豪/行星所)
▼
并做好这个开拓性的领域。
构建海陆空对台立体交通是关键。
2011年。
一艘客货滚装船从平潭启航。
机上700多名乘客。
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台湾省。
这艘渡船名叫“海峡号”
再加上后来加入的“丽娜”。
为海峡两岸的沟通在海上来回奔波。
(请横着看,海峡,摄影师@ Nianwangshu)
▼
2020年
福厦铁路位于平潭的尽头。
平潭站
(平潭站,摄影师@翁蔡五)
▼
在未来的规划中
京台高铁从平潭站继续。
穿越整个台湾海峡。
如果隧道建成,它的长度将是135公里。
可由内部时速250km/h的高铁运营。
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半小时内从平潭到达台湾省。
(请看跨屏。台湾省海峡海底隧道建设想象图显示,海底隧道实际上有三至四个方案,即穿越平潭的北线方案距离最短,海底地质条件最适合隧道建设。这张想象图采用的是双洞单线加服务隧道的方案,每隔一定距离有一个通风井通往海面上的人工岛,利用减压通道减少列车运行造成的/[/k0/。
▼
从不起眼的岛屿
到一个吸引世界目光的国际旅游岛。
然后到台湾唯一的综合实验区。
平潭
因为壮丽的山海
并成为一个极致风景的岛屿。
工程学的奇迹
成为一个连接的孤岛。
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
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请横向观看,已建成的平潭海峡铁路桥,摄影师@杨成)
▼
和地理上的接近
文化的脐带
和工程创造。
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
那就是海峡两岸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