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香港武侠片(香港武侠片全面 *** 的一年)
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80亿元,创历史新高,助力2021年总票房突破100亿元。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些参赛影片中,有喜剧片、悬疑片、奇幻片、动画片,唯独没有武侠片。
以前《双周星期一》集体缺席,唯一有香港影星(刘德华)参与的电影《拥挤的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
皮哥不禁感慨,“武侠电影”这种华语社区特有的电影类型正在离我们远去;香港电影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消失。
曾几何时,香港是亚洲的电影之都,武侠片是香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侠电影于民国时期发端于上海,在旧港片时代兴盛于张彻、楚原和胡金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它们在香港达到了顶峰。
在香港武侠电影史上,1993年是很特别的一年。
当年香港上映的电影超过380部,其中武侠作品33部,占比近10%。
在这33部电影中,只有少数获得了1000万以上的票房,而其他大部分电影都以票房惨败告终。
回顾1993年,香港电影市场的“竞争”其实比武侠片本身更精彩…
01、
徐克电影制片厂的十字路口
1993年,徐克过得并不好-
1991年至1992年,徐克和李连杰这对黄金夫妇 *** 了《黄飞鸿》和《黄飞鸿2:自强不息》。获释后,他们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来可以一起创造更辉煌的历史,但是嘉禾没能留住李连杰。
1993年,在拍摄完黄飞鸿的《三狮争霸》后,李连杰正式离开嘉禾。
这部续集大获成功,票房收入2746万港元,仅略低于前作。
然而,失去李连杰后,如何延续《黄飞鸿》系列的IP成为徐克的一大难题。
这时候徐克做了一个冒险的举动,完全娱乐了黄飞鸿系列——
首先,他让动作导演元彬转正,执导了《黄飞鸿四大天王之风》,让袁和平开发了《少年黄飞鸿》系列。之一集是《少年黄飞鸿的铁马》,由甄子丹和余荣光主演。
然后,《新鹤顶针》就交给了新提拔的新导演陈木胜,笑傲江湖系列的大结局《东方不败》就交给了李蕙敏和程小东。
他负责拍摄李碧华的《青蛇》。
根据徐克的预测,王者之风将会有密集的战斗。有了这个IP的好口碑,收回成本,小赚一笔应该不成问题。林青霞、王灏儿、李蕙敏和程小东正处于上升趋势,这也是信心的保证。青蛇,自己处理的更稳。
但现实很快让徐克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李连杰的王者之风,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感,加入了太多的争斗,显得暴躁浮躁。和赵文卓一起很难撑起票房,最后只卖了1119万元。
走同样的娱乐路线,《风波再起》《少年黄飞鸿的铁马》《新鹤的神针》都失败了。
徐克亲自导演的《青蛇》,画面诡异,故事线晦涩难懂,当时的观众很难适应。票房也很失败,只有950万。
徐克折腾了整整一年,后来才发现,只有之一年和李连杰合作的《狮子王争霸》赚了钱,后面一个空竹篮打水一场空,损失惨重。
02、
李连杰、王晶、朱延平突围,输多赢少。
面对除嘉禾外多家公司的橄榄枝,在经纪人遇害后,李连杰最终选择成立正东影业公司,与永盛影业合作。
在正东影业公司,他的搭档是元奎,在七小福中比较低调。
当时香港电影圈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李连杰自组公司,因为他是内地人,不依附于大公司很难在香港立足。
《方世玉》系列的成功打了每个人的脸。由元奎执导、李连杰主演的两部作品,票房分别为3067万、2301万,分别位列年度票房榜第6、11位。
方世玉系列的成功有两个原因:
1.影片走的是搞笑路线,李连杰从大师形象到功夫少年的转变让观众眼前一亮。
2.萧芳芳和郑少秋的加入也聚集了很多人气。
后来,李连杰拍了《泰张驰三丰》,导演是袁和平,反响平平,票房只有1254万元。
再来说说李连杰在永盛影业的两部作品。向华强把他交给了王晶。
于是王晶让他继续他的黄飞鸿形象,并 *** 了黄飞鸿的铁鸡斗蜈蚣。
与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不同,王晶的《铁鸡斗蜈蚣》不借古讽今,只讲动作,搞笑。
这很对香港人的口味,所以影片卖了1818万,比王者之风还要好。
但永胜投资8000万打造的《倚天屠龙记之妖教法师》,却只拿到1186万票房,血本无归,所以原定的续集计划被叫停。
1993年也被称为“李连杰年”,但对于李连杰来说,有点虎头蛇尾。
之前的《方世玉》系列和黄飞鸿的《铁鸡斗蜈蚣》都取得了成功,但后两部并不给力,这种颓势直接延续到了第二年。
王晶还 *** 了两部独立的武打片,《七侠公主》和《笑面人楚留香》。前者票房为982万元,而后者仅为316万元。
他和朱延平合作的《王晶台湾》《神经刀与飞天天猫》只有970万册。
朱延平自己导演的《剑奴》还是挺有诚意的——
女主角是陈宝莲,看到她的名字你就明白了。莫少聪、舒君妮、刘、陈慧楼都是实力派演员,他们的美丽展现了乱世的无奈。
可惜,影片到了香港却水土不服,只有268万票房,更是雪上加霜。
03、
袁和平、张鑫炎、五马、洪金宝、杜琪峰,成为炮灰。
从1991年开始,徐克和李连杰的《黄飞鸿》之间的大火,也带来了黄飞鸿和武侠片在清朝的火爆,一直持续到1993年。
那一年,有人导演,为了创作出自己的“黄飞鸿”片或者清代武侠片,冒着生命危险,却没有侥幸成功。
王觉,李连杰的同学,袁和平,饰演黄飞鸿,形象完全抄袭李连杰版。他和一起,虚构了主人公苏乞丐。
在这部电影里,虽然故事没什么新意,但两人都演得很好,上映后才701万票房。
张鑫炎也紧随其后,拍摄了由李连杰的哥哥王群主演的《黄飞鸿男人报国》。季春华和邱建国也是观众熟悉的面孔。
但观众对《黄飞鸿》这部电影已经厌倦了,主演也不是李连杰,故事漏洞百出,质量低劣,自然让他们提不起兴趣。最后票房只有48万。
马下午拍摄的《的鬼脚》蹭到了“的IP。事实上,影片中没有黄飞鸿,只有袁彪的鬼脚。
虽然动作场面拍得很好,但最后只获得了760万的票房。
当时罗微万历影业陷入危机,洪金宝自告奋勇为罗微拍摄清朝武侠片《一刀倾城》,并远赴内地发掘与李连杰齐名武林的赵长军。
虽然是一部投资巨大的良心 *** ,但可惜没有能支撑票房的明星,票房只有198万,导致万里影业直接倒闭。罗微情绪低落,三年后去世。
龙翔影业也很有野心,力劝有“小李连杰”之称的杜少津出演《晚清风云》系列,讲述晚清粤东十虎铁桥三凉昆的故事。
可惜编剧冯瑞雄能力不够。开本《白莲花邪神》只收了64万,续集《铁桥三》只收了43万,第二年的《壮士断臂》也没收17万。
这一年,杜琪峰拍了三部武侠片,《英雄三重奏》,《现代英雄传》和《赤脚男孩》,都以失败告终。此外,与周星驰合作的《济公》也票房失利,让他一度怀疑人生。
经过一年的深刻反思,杜琪峰走出阴影,塑造了自己的银河形象,拍摄了一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枪战片。
04、
当然,在1993年,有一个例子
例如,在东方电影《白发魔女传》中,宅男女神林青霞与国民偶像张国荣相匹配。
即使这个故事不是很有力量,大部分场景都是场景。凭借林青霞《东方不败》的霸气和张国荣的帅气形象,《白发魔女传》依然能卖出1987万票房;还有1184万的续集,既能省钱又能赚钱。
被台省秀才电影老板蔡逼宫,向“日商”刘镇伟求救。后者只用了27天就 *** 出了《射雕英雄传》。
由于主演都是大牌明星,极其搞笑,影片上映后大受欢迎,轻松收获2238万票房,也成为影迷心中的经典。
找原创的电视剧《鹿山公爵》里的“韦小宝”梁朝伟,找《无线五虎》里的唐,找、吴雪雯、叶玉卿,做一个搞笑又“有料”的正版韦小宝凤爪沟里的姑娘。
“真实”二字,说明它针对的是周星驰这部成本极低的延时片,依然赚了1035万票房。
而李力持,继1992年恶搞黄飞鸿系列的《黄飞鸿笑的故事》成功后,1993年又推出续集《黄师父vs黄师父》。谭咏麟、郑裕玲、毛舜筠和吴孟达的阵容都是纯粹为娱乐而来的明星。有1056万人不讲功夫,打架。
但这些个别电影只是空在“武侠”的形态上,失去了“武侠”的内核,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武侠片了。
《白发魔女传》系列故事千奇百怪,接近奇幻片。至今,影迷们在回顾武侠片时,常常会怀念它。
《东方变西方》、《风之沟的姑娘》、《黄师父vs黄师父》本质上都是搞笑喜剧。
所以在1993年,除了徐克和李连杰的《黄飞鸿》和《方世玉》之外,港片真正的武侠片事实上是一败涂地。
之后的几年,更是萎靡不振。虽然有《刀》这样的佳作,也有黄飞鸿《西域雄狮》的短暂胜利,但武侠片的市场还是越来越小。
05、
1993年香港武侠片的集体溃败,是香港电影衰落的一个缩影。
总是盲目跟风导致市场饱和,这是1993年香港武侠片全面 *** 的直接原因。
其实香港票房前五的电影都不是武侠片。
当时环球影业的《侏罗纪公园》在香港上映,票房6190万元。那是继1979年电影《铁金刚勇闯泰台城空》之后,14年再次被好莱坞电影坐上头把交椅。
唐伯虎的《秋香》、《花田》、《爱无止境》、《城市猎人》的票房成功也说明市场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那些抢着拍武侠片的电影人,根本看不到这些变化,导致社会供需严重失衡。
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加剧了这种溃败,导致屠龙者、铁马、刀落、赤足少年等好作品被埋没。
电影市场的供不应求,使得各大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如同侏罗纪时代一样激烈。
进入90年代后,市场的繁荣终于在1993年遭遇瓶颈。此后,基础薄弱的小公司纷纷倒闭,大公司实力大损。
2000年后,大量香港导演北上,香港电影逐渐没落。随着徐克和李连杰的老去,香港武侠片的辉煌终于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现在的武侠电影这几年越来越难找了。像赵文卓、樊少皇、熊欣欣、元华和钱小豪这样的大明星都移动了他们的位置,以显示他们在 *** 电影中的存在。
他们的坚持,或许就是这批电影人“烈士迟暮,心中满满”的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