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楼(邵逸夫四川祖坟)
喜欢电影的人一定知道肖的电影。邵氏电影主导香港电影业数十年,共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了解世界各地高校的人一定听说过逸夫楼,在地图上搜索逸夫楼。整个中国地图上有近3万条信息。
这些都与亿万富翁、著名慈善家、教育家、娱乐圈教父润·邵逸夫有关。
邵逸夫
邵逸夫排名第六,被尊称为“六叔”。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所以一直自称镇海人。鲜为人知的是,邵逸夫祖先的一座祖坟就在四川眉山。
邵逸夫最著名的祖先是北宋易学家邵雍,邵雍河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死后,其子邵伯温隐居乐山犍为县,卒于犍为县南黄花冲。之后,他的姐姐邵华生和丈夫朱序,还有邵伯温的两个儿子都葬在这里。邵逸夫祖籍邵伯温,《邵氏宗谱》对其眉山祖坟有明确记载。邵雍之子邵伯文作为河南人,定居四川,葬于四川。之后他的后代是怎么迁到浙江的?
邵雍虽然学识丰富,但生活贫困。43岁迎娶妻子,45岁生下儿子邵伯文。我生孩子的时候写过一首打油诗,题目是《人子》:“我四十五岁了,生了一个人就当爸爸了。我对你坦诚,我也对你坦诚。如果我活到七十岁,我会看到你二十五岁。我要你做大圣,不知道神会不会同意。”
邵雍死时告诉儿子邵伯文两件事:一是要葬在河南的祖坟旁边;其次,邵伯温被要求带全家去四川生活,并说“天下大乱,蜀安无事。“后来证明邵雍预见到了北宋的灭亡。
靖康二年,邵伯温带着家人去了蜀国,避免了几年后的“靖康之耻”。南宋时,邵伯温在蜀国做官。为了减少当地人民的税收,他写了几封苦口婆心的劝诫信,最后他得以推行惠民政策。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史书记载“蜀人贤良”。
如今乐山大佛旁,有“弥勒”四个大字,每个一米见方,出自他之手。写下此词后,邵伯温无心官场,便携家人隐居在美丽的犍为县。
邵伯温在犍为县任职期间,整理、编纂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包括邵的《卢文建》、《豫南集》、《黄集》、《易学辨惑》、《黄著》、《观内外事》、《包》等近百卷。邵伯温死后,他的学生、宰相赵鼎写了一篇文章《乞赠邵伯温表》,希望朝廷给他追赠。他还在墓中说:“你要学你的事迹,以你的荣誉活在少生,以你的言词废在崇宁。”
邵伯温有三个儿子:邵普、邵伯和邵父。其中以邵溥的成就更高,邵溥后来迁蜀,东去南宋都城临安。因此,他的后代开始在浙江扎根,他也被尊为邵的“南渡浙江始祖”。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叫邵敦的宁波人,来到犍为寻祖。知县沈念子见了他,派人去帮助他。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少敦在一片荒地中找到了残碑,最终确定了少祖墓。出资维修哨墩,植树造林,树碑取土。后来很多文人墨客来此瞻仰,成为犍为难得的文化景观。直到今天,萧氏后人仍不时来犍为县祭祖墓。
千百年来,从河南到四川,从四川到浙江,从大儒先辈到近代富商,这种血脉的延续有着种种原因。想想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