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才可以淡泊名利到什么程度?)
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一方面可以挣钱养活自己。这可以理解。
但是有一个人就是没有做到。
他画完了,从来不给别人看,也不展示;写完一首诗,就扔了,不要留着;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三件(可见是随便保存的),却被著名诗人陆游评为“天下之一”,受到苏轼、黄庭坚、周莳韵的高度赞扬。
他是谁?
林布。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
生于北宋,是个特别低调的“狠人”。他把低调和自我发展做到了极致,在绘画、诗歌和书法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
成年后,他清高孤傲,洁身自好,喜欢清静,安于贫穷,不追求繁华。
林逋40多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独居孤山。我经常坐船去西湖寺庙区,接触高僧和诗人。
20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种生活,不去繁华的闹市,一辈子穿着布衣。
他隐居在西湖孤山,不曾做官,不曾娶妻。喜欢种梅花,养仙鹤,自称“梅为妻,鹤为子”。
每当有客人来拜访他时,他就让看门的男孩放掉鹤。此时在外的林逋看到鹤就划着船回了家。
宰相王遂和杭州都督薛瑛都很佩服这个人,很欣赏他的诗,所以经常去孤山和他一起作诗,出钱让他重修和修缮房屋。
林逋经常与范仲淹、梅等学者探讨和交流诗歌创作。
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听说了他的名字,给他食物、布料和丝绸,并告诉地方官员照顾他。林逋虽心存感激,但并不自满。
很多人劝他做官,他婉言谢绝了。
他说,“不过,我的志向是适合的,我不是家庭成员,我不富有也不出名,我只觉得青山绿水适合我。”
可见他实力超群,但极其低调好色。
为什么和我们普通人反差这么大?
因为他已经摆脱了外界的评价和期待,一路奔跑在做自己的路上充分享受这个过程。
《梅花神》林逋,作品赏析
《顾山寺尽头看师父房》
在底部,你可以在蓝色中想到它,孤山塔的后亭在西边。
画在树林里一座阴森森的庙里,零散的棋毽子去田里。
有时,秋色独飞,斜阳作寒烟。
熬夜爱我家,就等着再看下雪天吧。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诗人林逋在鼓山寺黄昏看到秋景,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和对隐居的眷恋。比喻贴切,意境悠远。
山花园里的小梅
花儿凋零了,独特的梅花迎着风席卷而出,小公园的景色美不胜收。
“斑驳的影子斜挂在清澈的浅水上,在月光的黄昏,它们的芳香安详地扩散。”
寒鸟欲飞,先窥梅花;蝴蝶,若知梅花之美,便会妖娆。
还好有轻微的音准,不需要檀木板和金瓶。
这首诗写意传神,运用侧面对比的 *** ,表现了梅花美丽高贵的品格,韵味十足。
尤其是“薄影斜水浅,暗香浮黄昏”两句,描写了梅花幽香的姿态,被大众评价为“咏梅永恒的绝唱”。
总结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低调是更好的炫耀”。
实际上,这并不完全正确。真正想低调的人,是不会刻意炫耀自己的,因为还有别的事情能比这个更让自己开心。
他们在做事中不断磨练自己,追求艺术创作的更高境界,摆脱外人对他的评价,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
不得不说,林逋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
我们不必完全照搬他的行为,因为时代变了,每个人的条件和追求都不一样。
但他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以及超强的执行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爱,爱的分享,愿我带给你幸运和快乐。
欢迎关注【睿智新闻】,一起探讨有趣有价值的事情。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