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农”(我对“三农”的看法)
农民、农村和农业,统称为“三农”问题,简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甚至认为农民素质不高;事实上,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受益于国家的九年义务贸易)和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今天的农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获得了一定的生产技能、纪律、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取得了显著进步;
2.农村偏远落后: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无法投入足够的公共资源。供水、供电、商业设施、学校、医院、卫生条件等。比不上城市,生活质量也比较低。近年来,幸运的是,每个村庄都有道路,温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使大多数农民受益。
3.农业:目前仍是家庭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农产品生产单一,价格低廉,无法通过种田满足农民的生活和消费要求,迫使农民向城市转移。
简要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中国一直是小农经济,这可以追溯到明太祖的朱元璋,一个天才皇帝,一个极度贫穷的和尚和乞丐。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把全国设计成一个大农村,限制工商业(宋朝的工商业一度很发达,到了明朝急剧倒退),实行海禁,通过几起大案把全国中产阶级以上的大户全部破产。在他的想象中,我们都是小农,一起穷(当然,如果不能饿死),治理好皇帝就好了。可恶的户籍制度,禁止人口迁移,都是他的杰作(我们出县的时候要开证明,要省长同意)。清朝继承并强化了明朝的制度,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影响着当代中国,尤其是农村。事实上,中国过去有大农场。你们看水浒的时候都知道,卢俊义里的庄园,玉麒麟,仆人很多,鸡鸣狗吠,鸡鸭鱼鹅,物资丰富。平日里,我跳舞写字,挥拳踢腿。家里都是妻妾成群,日子过得还挺惬意的。(不好意思,有点跑题)
2.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非常需要的状态。为了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实行了工农业剪刀差,即降低农产品价格补贴工业品,而资源向工业和城市倾斜;3000万知青下乡,一个原因是城市解决不了那么多人就业分散到农村,被农村消化的问题;当然,毛时代的人民公社是落后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哪里来的热情,大家一起干效率肯定不高;如家庭定额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无论是它的继承者,还是它的后继者,都没有解决小农经济生产的落后,以及由此造成的农村落后和农民贫困。新时期,“三农”问题更加尖锐和突出。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以下内容。
3.农村家庭作坊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加上农民缺乏积累,长期以来制约了农民扩大再生产,产品单一。南方主产水稻,北方主产小麦,不需要太多资金和技术,而水产养殖只是作为副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4.因为种地不赚钱,再加上农村落后,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的下一代无法在城市接受教育,除非他们支付高额的教育费用,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家庭教育和完整的家庭关怀。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作用,这部分人群势必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由于城市房价高,农民工根本买不到城市的房子。他们要在老家村里盖房子,花钱不说。他们一般都是春节出去呆几天在家,造成资源浪费;
5.沿海城市制造业因进口减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而普遍低迷;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进步,传统上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已经无法吸收那么多的就业岗位。所以很多人回到农村找不到工作,无事可做。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年轻人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的长期积累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先从农业说起:
购买农民土地,启动土地制度改革(当然是先试行)。土地的所有权可以 *** ,土地可以代代相传,这样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农民流转土地后,有了在城市买房创业的资本,大量社会资金可以投向农业;
土地集中后(不是大规模,不像美国的大农业,效率太高,农药化肥用的太多,而是小农场小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产品结构调整,生产有机大米(为什么泰国的大米十几块钱一斤,我们只有几块钱),有机蔬菜,土鸡,本地猪肉,中药材,优质水果(美国的苹果是我们的好几倍,为什么?当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少量的化肥和农业是必要的。毕竟不同人的消费水平和需求不一样;有机食品是未来的消费趋势。富裕的城市居民,尤其是中产阶级,对这部分需求很大,高昂的价格有足够的利润空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同时,除了一些小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如蔬菜种植、养鸡、养猪、种水果、种茶叶、养鱼等,都需要手工生产。再加上配套的加工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2.其次,解决农村建设:
土地集中后,可以建设配套设施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一个乡或几个乡可以考虑为一个镇,乡村制可以取消。农民卖掉土地后,可以在镇上买房子,继续在农场工作或者自己创业,在镇上开个小店,办个手工作坊(生产手工酱油,手工醋,土特产等。,并在网上销售)。
除了农业,镇上还有配套的加工业、学校、医院、商业设施、餐馆、电影院,还有少量的行政设施,也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在每个城镇建设的时候,可以规划一些有特色的地方,也可以发展旅游业(干净空的氛围,自然的景观,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可以吸引周边城市的人在周末和节假日来度假,发展一些民宿)。农民不进城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而一个几万人的城镇对于 *** 来说,建设成本远小于城市投入的资源和难度,建设成本可以从农民征地收入中扣缴。(关键是做好计算和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程序公正)。城镇建设设施功能齐全,规划合理,环境优美。与此同时,城镇建设带来了新一轮的房地产热。房地产的繁荣可以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水泥,下游装修、家电、家具等几百个行业的发展,既拉动了内需又解决了就业(关键是严控房价,防止腐败,房价慢慢涨,大家都成中产)。
1.农民问题:一旦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农民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有的人选择留在镇上,每天开着小汽车、电瓶车或者坐农用车去农场上班,穿着整齐,用小型机械生产,偶尔用手工补充,或者平时在农场用手工种菜、捉虫、施肥(有机肥);或者在山上给果树浇水施肥,在地上放养鸡,等等;或者在镇上开餐馆服装店,或者开手工作坊经营土特产;也可以当工厂工人,大学生可以选择当老师、医生等。当你回到家,它和城市一样干净美丽。可以在院子里打麻将,可以在小区里看病,可以就近学习。你不爱这种农村吗?
另一部分可以选择去大中城市,创业或者打工。对于农民工, *** 可以通过廉租房解决城镇职工的住房问题。当然,如果农村转型吸纳了大部分劳动力,城市公共资源(住房、交易、医疗)的压力势必会降低很多,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