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小孩经常呕吐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呕吐腹泻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一些孩子经常性的呕吐,这就要引起家长重视了,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肠道的细菌感染,要及时检查治疗,及时消灭细菌才能够让宝宝更健康。3岁小孩经常呕吐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 录
1别剥夺宝宝爬行的权利
没学爬就学走,是不是天才的表现?如果你的宝宝1岁还不会走,你会担心,但是你的宝宝不会爬,是不是无关紧要?要是爬来爬去弄脏宝宝的手脚衣服,甚至出了事故~~唉,还是不要爬了,能坐能站能走就行了嘛! 艾碧碧郑重的告诉你:这些想法都是错误滴!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爬行多的宝宝相比,那些过早使用学步车而缺少爬行练习的宝宝常常会动作协调性差,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甚至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出现视听、视动、听动失调的情况!
爬行对宝宝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十分重要!我们所能学到的一切运动上的技巧都是凭本体感觉来实现的,而本体感觉的培养从宝宝开始爬行的时候就开始啦。我们能够感知到自己,是我们视觉、听觉、触觉合作,同时灵活的支配肌肉完成动作,而宝宝在学习爬行的阶段正是开发这些多器官协作能力的最佳时期。
A、 爬行之于大脑发育 美国科学家对大量婴儿考察研究后证明:爬行可以加强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联系,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锻炼婴儿感知物体的空间能力,同时爬行运动可以刺激大脑语言中枢,为宝宝今后的语言学习做好准备。
B、 爬行之于肌肉锻炼 爬行本来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特别有用的动作,宝宝在爬行中抬起头颈,锻炼颈部的肌肉,同时胸腹部离地,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不但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韧带灵活,更是为了以后的站立、行走打下基础呢!
23岁小孩经常呕吐是怎么回事
一、引发宝宝呕吐的原因
通常是肠道受到了细菌的感染,这个细菌可能是外来的,也可能是宝宝肠道内的。对细菌污染的肠道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抵制、感染的能力,也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表现出来宝宝突然的出现一到两天的呕吐,还经常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如果孩子一般精神状况很好就不用担心,细菌感染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通常需要两三天,多半都需要治疗。一般有细菌感染情况,我们必须用一些抗菌的药物,抑制细菌的感染,把细菌消灭掉,这样孩子胃肠道才能得到很好的发育,摆脱这种疾病的干扰,另外孩子的消化功能也会慢慢的恢复。
二、小儿呕吐的三种类型:
1,溢乳溢乳多见于六个月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这与水平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紧张及喂养不当有关,表现为少量的奶汁反流入口内或溢出口腔。一般改进喂养方法或者随年龄增长可自愈。其次是反胃现象,由于下颌和咽部肌肉运动加强,使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这种现象6个月以上的婴儿比较容易出现,同时还会伴精神状态异常的现象,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格发育障碍。
2,普通呕吐呕吐之前,常出现恶心,后吐一口或者连吐几口。连吐或反复呕吐均是病态的,多见于胃肠道感染、过于饱食以及再发性呕吐。
3,喷射性呕吐小儿呕吐前无恶心的症状,大量胃内容物突然经口腔或鼻腔喷出,多为幽门梗阻、胃扭转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所导致。
3宝宝游泳有助提高抗病能力
-游泳可促全身发育
婴幼儿“游泳”是通过在特定的水质、水温下,再造了子宫羊
水的环境,使新生儿延续体验漂浮失重在羊水中自由自在运动肢体和皮肤被抚摸的感觉,消除出生后孤独、恐惧等不良消极情绪。由于身体不断地划动,从而增加肌肉活动强度,增加肺活量,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宝宝游泳时,父母亲愉快的情绪影响宝宝,促进亲子情感交流。游泳及游泳时播放的优美音乐,泳圈正前方的感觉刺激图案使宝宝的视、听、触觉、运动觉、平衡觉组合起来,不仅使刺激的效果成倍增长,游泳时不停地运动,还有利于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同时,游泳对于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佝偻病、脑瘫、身材矮小、夜啼、多动症、发热、感冒等有防治作用。
-游泳时做好护理
宝宝出生后3天至3个月适合游泳,很多家长担心新生儿的游泳安全,其实只要消毒隔离得当,做好防护措施,可以防止感染。
做好游泳前后的准备工作,如浴巾、尿布、衣服、爽身粉等,必须一人一物,新生儿游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室温在28℃左右,水温在36℃-38℃,防止婴儿着凉感冒,游泳用水要“一人一池水”,避免“一水多用”。护士戴好口罩、帽子,穿好洗护服。在接触和护理新生儿时应认真洗手、剪指甲,护士先给新生儿清洁洗澡,对新生儿的肚脐进行护理后,再贴上防水肚脐贴以免感染,游泳池内及游泳圈要浸泡消毒、晾干。游泳最好在喂奶后1小时进行,1-2次/日,每次10-20分钟。游泳完毕进行脐部消毒,并用护脐带包扎。
4宝宝的便便反应宝宝的健康状况
正常排泄的大便
食物从进入消化道到粪便排出来的时间间隔,会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平均约为13个小时,人工喂养的小宝宝约为15个小时,成人平均为18~24小时。
一般来说,宝宝在刚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会排出大便了,此时的大便我们称为“胎粪”,颜色较深,多为深墨绿色或者黑色,没有气味,带有一些粘液,这些“胎粪”是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可以排干净。如果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天都未见有胎粪排出,则应该要警惕是否存在有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肠道梗阻等疾病。
随着进乳,宝宝粪便的颜色开始逐渐变浅,这个时候母乳喂养儿跟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在颜色、性状和气味上会存在一些不同。母乳喂养的宝宝粪便一般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或较稀薄、绿色,不太臭,有酸味,平均每天可排2~4次,在添加辅食后排便次数会慢慢减少,如果次数一向都比较多,但不影响宝宝体重的增加,也都属于是正常的。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为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平均每天排便1~2次,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因此粪便中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又由于奶粉中蛋白质、脂肪比例比母乳含量高,不易被肠道完全吸收,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在每100毫升配方乳中加入8克蔗糖,以使其更利于吸收,软化大便。混合喂养的宝宝的粪便与人工喂养宝宝的粪便相似,但质地相对较软,粪便为黄色,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等宝宝开始添加各种蔬菜、水果等辅食时,粪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蔬菜等辅食时,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等孩子的胃肠功能慢慢适应了以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了。
异常排泄的粪便
当宝宝出现以下几种粪便时,爸爸妈妈要警惕:
1。绿色便便:如果宝宝解了水样或糊状绿色大便,有酸臭味,多泡沫,多提示宝宝此时存在有消化不良、胃肠道紊乱等疾病。如果绿色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痢疾的表现。在接受了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宝宝,如果突然出现带有腥臭味的暗绿色大便,并伴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多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2。蛋花样便便: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中最常见的,主要经过粪-口传播,多发生在6~24个月大的婴幼儿。患了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宝宝,粪便的一个很典型特征是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3。白色或灰白色便:当胆道受阻、胆汁排泄受阻,大便中因不含有粪胆原而呈现出白色会灰白色“陶土样便”。
4。大便带血:一般是提示胃肠道存在出血的可能,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大便带血也会表现出不同深浅的颜色,如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肠)出血时,多表现为呕血和解“柏油样便”,血与粪便混合较均匀,如果下消化道(包括结肠、直肠、肛门附件)出血时,则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尤其是直肠及肛门出血,其鲜红色血常常附着在成型粪便的外周,出血量多少则视病情不同而异,当少量出血时,可导致患儿贫血或营养不良,而一次大量出血,则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5。豆腐渣样便: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见,尤其是体弱、营养不良的小孩,或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孩,常伴有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解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
仰睡
优点:一般父母都习惯于让宝宝采用仰卧的睡姿,这样可以直接观察婴儿脸部的表情,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减小婴儿的内脏器官受到的压力,也不容易被外物遮掩口鼻而导致窒息,安全性较高。
缺点:宝宝容易溢奶,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由于宝宝的头颅还没有定型,仰睡时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睡,就会形成扁头,影响头型美观。
侧睡
优点:侧睡,分左侧睡及右侧睡。这种姿势有助消化和宝宝呼吸的顺畅,减少溢奶或呕吐时被呛到,不至于流入咽喉引起窒息。右侧睡时还可以避免心脏受压。
缺点:宝宝不容易长时间维持侧睡姿势,父母需要经常协助宝宝变换姿势;如果总是侧睡,容易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以及歪扁头。
俯卧
优点:趴着睡,尤其对未满月的新生儿来说,很利于胸廓和肺的生长发育,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俯卧时面部朝下,后脑勺朝上,不会导致头部变形。而且这种姿势与胎儿在母体中最为相似。
缺点:婴儿的四肢活动不方便;趴着睡时宝宝身体紧贴床铺,不利于散热,胸腹部容易出汗而产生湿疹。婴儿睡姿建议:从以上的睡姿分析中,可见各有长短。那宝宝应该怎么睡呢?针对一岁以内的宝宝建议3种姿势交替睡。当旁边没人照顾时最好选仰睡,有人照料时选俯卧,宝宝生病时还选仰睡,因为这时候她的肌肉和体力会相对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