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鼻涕鼻子不透气怎么办啊
许多家长都会发现,常常在一不留神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小宝宝就出现了流鼻涕以及鼻塞的情况,常常病怏怏的样子,让家长感到十分的心疼,但是常常在治愈的之后,好像又会十分容易就再次感冒,那么宝宝流鼻涕鼻子不透气怎么办啊?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 录
1给婴儿喂药不能服用的食物
一些家长为了减轻婴儿服药的困难,将药片压成粉末放在牛奶中给宝宝服。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对药物的效力是有影响的。
牛奶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在药片粉末周围可形成一层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在胃中不易被吸收。牛奶或乳制品中含有许多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这些物质和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等)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解的盐,使药物难以被胃肠道吸收,牛奶中的磷酸盐可与补血药的铁成分发生反应,使铁沉淀而影响其吸收。
因此,家长不宜在宝宝服药时用牛奶送服,用温开水送服较好。如果要喝牛奶及乳制品,也应与服药时间间隔1个半小时以上。
不能用水果汁送服药物
大多数宝宝都不愿服药。水果汁又甜又酸,许多家长为了减少宝宝服药的困难,就用水果汁送服。这种方法是不妥当的。
鲜橘子汁等果汁含有许多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的药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不良反应。例如,发烧时常用的退热药复方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若在酸性环境中,它们的不良反应会加大,轻者胃部不适,重者则引起胃黏膜出血。再如,常用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麦迪霉素、小檗碱(黄连素)等,在酸性环境中会加速糖衣的溶解,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同时,还可使药物在进入小肠之前被胃酸破坏,使药物经小肠吸收减少,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不到治疗效果。
许多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苏打)、氢氧化铝等,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减低药效。这类药物也不宜用果汁送服。因此,给婴儿服药时,不要用果汁或其他酸性饮料送服。
不能用茶水送服药物
有些家长用茶水给宝宝服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妥当。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碱、鞣酸(单宁酸)、儿茶酸、硅酸、可可碱等酸碱性成分,可与某些药物成分发生作用,破坏药性,影响疗效。
茶叶中的鞣酸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很容易与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与重金属盐等发生化学作用沉淀物,影响药效。例如,鞣酸遇到铁剂时,生成沉淀物“鞣酸铁”,使药物失效。因此,贫血病人服用硫酸亚铁、铁维隆等铁剂时不宜用茶水送服。再如,胃酶合剂、脾康糖浆等含有蛋白质的药物,也会与鞣酸作用形成沉淀而失效。阿托品、山莨喜碱以及一些抗过敏药物为生物碱,也易与鞣酸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
服用地西泮(安定)、异丙嗪(非那更)等镇静药及镇咳药时,可与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兴奋神经的作用相抵消,从而影响药物的镇静效果。心血管病及肾脏病的病人服用双嘧达莫时,茶中的咖啡固有对抗腺苷的作用,可减弱双嘧达莫药效。服用苏打片或抗酸药物后喝茶,茶中鞣酸等酸性物质可与药物发生中和反应,使药物分解失效。其他受茶的影响而减少吸收的药物有乳酶生、洋地黄、小檗碱(黄连素)、氯丙嗪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药物性能,除医师特定的可用茶水送服的药物外,服用一切中西药,均不宜以茶水送服或吃药后立即饮茶。
2宝宝流鼻涕鼻子不透气怎么办啊
家庭护理:毛巾热敷。当小宝宝感冒后,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蘸上滚热的开水拧干后再层层裹好。由于婴儿的皮肤很嫩,所以千万别烫伤了宝宝,大人可以先在自己的身上试一试温度。然后把层层裹好的布团放在宝宝的鼻子根处(即眉心往下一点)热敷。如果由于宝宝月龄小而不太配合,最好的办法是等宝宝刚睡觉那一会儿热敷,这个时候宝宝不容易醒。
婴儿鼻腔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极易受外界因素刺激,出现鼻黏膜水肿、渗出,鼻涕增多。出现鼻痂,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解决的办法是室内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让婴儿逐步适应自然,接受新鲜空气,减少室内尘埃密度,每天用软布做成捻子,轻轻捻动带出鼻内分泌物。但对于有鼻黏膜水肿的宝宝,不能改善鼻塞症状,但也不要着急,慢慢会好的,这是自然过程,一般不超过1个月。
3培养婴儿1~3个月生活规律
一、大便、小便培养婴儿1~3个月生活规律 这个时期由于宝宝的肠道神经的支配功能尚未完善,肠壁肌肉不发达,肠管内容易充气,蛋白酶丰富,脂肪酶、淀粉酶的水平较低,调节功能和消化力都较差。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到3个月末每天大便1~2次。吃母乳的宝宝比吃牛奶的大便次数多,大便稀些,但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大便常规及培养都是正常,这与母乳的成分有关,又称[tag]生理性腹泻[/tag],这并不影响宝宝对营养的吸收,妈妈们不必担心。
有部分母乳或牛乳喂养的宝宝会出现便秘,2~3天大便一次,甚至更长,牛乳喂养的宝宝更是这样。如果2~3天大便一次,粪便不硬,排便顺利,可以不用管。如果宝宝的粪便硬,每次排便困难,可以喂些果汁、菜汁,多喂水,定时排便。必要时可用中性肥皂条塞肛,或用开塞露塞肛,但要注意不要经常用,以免宝宝养成每次大便都要用的习惯。绝对不能让宝宝服用泻剂,这一点当妈妈的要记住。 初生几个月的宝宝,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组织发育不完善,膀胱容量小,贮存功能差,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及调节功能差,肾脏对水的浓缩、稀释功能亦差。
因此,宝宝的小便次数多,每天可达十几次。 牛奶喂养的宝宝要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多一些,不过,宝宝小便次数多少,因人而异,有的多些,有的少些,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由于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减少,此时,无论是牛奶喂养的宝宝,还是吃母乳的宝宝小便次数都减少,每次的小便量减少,我们都要给宝宝多喂水。3个月末,宝宝的头已经完全能够竖立起来,我们开始要培养宝宝按时解小便的习惯。
二、剪指甲 1~3个月的宝宝,手非常灵活,经常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脸抓伤,为了防止宝宝的脸抓伤,有的家长给宝宝戴手套,这样做看上去是为了很好地保护宝宝,但从宝宝生长发育的角度看,束缚了他的双手,手指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极不利于宝宝手指触觉的发育。另外,3个月的宝宝开始吃手指了,指甲长了藏有污垢,宝宝吃手指时可能把细菌吃下去。因此,当宝宝指甲长了,家长可以趁宝宝熟睡时,小心仔细的修剪指甲,但不可剪得太深,以免伤了宝宝的皮肤。
三、理发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个旧俗,宝宝满月时应剃胎毛,把头发、眉毛统统剃掉,可以使头发增多、变粗,眉毛更黑更浓,这种作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头发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营养、遗传等。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头发由稀到密,由黄到黑的转变。并不是剃一二次头发就变黑了,而且,在剃胎毛的过程中易损伤头皮而引起感染。夏天为了避免宝宝头上生痱子,可适当地理发,即凉爽又便于清洗,若是冬天就没有这个必要,头发对宝宝有保暖作用,不必剃除。眉毛是保护眼睛的一道天然防线,剃掉它对保护眼睛不利。
四、洗头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多,不经常洗容易生痱子,因此,宝宝应经常洗头,保持头部皮肤的清洁,也利于头发的生长,给宝宝洗头与洗澡一致,洗澡时先洗头,一般情况下每天洗澡,天气炎热,出汗多,每天洗1~2次澡。冬天,出汗少可2~3天洗一次澡,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洗澡及洗头的次数。有许多妈妈会发现宝宝的头皮上,眉毛结一层黄褐色的乳痂,表面有油腻感,这是由头皮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皮屑不断堆积而形成的,又称脂溢性皮炎。从清洁卫生的角度看,头皮乳痂非常不卫生,又影响宝宝外表的美观。因此,婴儿头皮乳痂需要经常清洗去除,以保证婴儿头皮的清洁。
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头皮乳痂不要用手指去硬抠,更不要用梳子硬刮,以免损伤头皮而引起感染,可以用清洁植物油涂在头皮乳痂表面,不要立即将油洗掉,需滞留数小时,头皮乳痂就会被植物油泡软,头皮乳痂会自然脱落下来,然后再用温水或婴儿沐浴液洗净头部油污。洗头时不要让水流到宝宝的眼睛及耳朵里。
洗完头用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头上的水,冬季可在洗后戴上小帽子或用毛巾遮盖头部,防止婴儿受凉。
4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最为典型,最喜欢侵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对于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四部推拿法通过缓柔手法刺激可以达到健脾温阳,增强肠道分清别浊功能,促进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而止泻,适合家庭自学操作。”许教授说,轻度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度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对宝宝做推拿一定要动作轻柔,被推拿时宝宝应该是很舒服、很开心的。”
具体操作手法
第一部:手部操作
补脾:小儿正坐或仰卧,用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在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处进行环行推摩约3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螺旋形,动作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补大肠:从小儿食指尖沿其食指桡侧向食指根直线推动约200次;
第二部:腹部操作
揉脐及天枢:小儿仰卧位,腿微曲,用食、中、无名三指分别放在三个穴位上,做环旋揉动200次。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都可以,手法应由轻到重,力度要适中,不要在表面摩擦;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5分钟。动作应和缓轻柔,协调放松,在体表着力;
第三部:下肢部操作
一手扶住小儿小腿下部,一手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第四部:背部操作
揉龟尾:小儿俯卧,用一手中指指端着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应剪去,动作柔和,避开肛门;
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从小儿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线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
捏脊:捏拿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10遍。动作要连贯,用力要均匀,不可拧转。
5宝宝在三岁前要养成的3个好习惯
首先,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作息是否有规律,不仅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尊重宝宝的节奏,不要让宝宝感受到压力;随着宝宝的年龄、发展特征及需求而及时调整;不做硬性要求,每个家庭的条件和习惯都有所不同;随着季节变化调整作息。
晚上睡觉前,我们一般先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尽量不开大灯,只开柔和的小壁灯,让宝宝一看到小壁灯亮起来,就知道该睡觉了。
给宝宝洗澡、洗脸也要固定在特定时间,建立睡觉、起床、洗漱的条件反射,最后做到有规律作息。其实,孩子的作息习惯与父母的作息相关,时间观念跟父母的工作形态有关。所以,父母要为宝宝做好榜样,让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最好9点左右就寝,等到宝宝熟睡了,爸妈再起来做自己的事。
饮食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孩子行为品德,父母要重视培养宝宝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饭前首先停止活动,安静下来,洗净双手,帮助父母准备碗筷,做好用餐准备。做到饭前不吃零食。不偏食、不挑食。不快食、不暴食。食物进嘴后要充分咀嚼才能咽下,不可狼吞虎咽,以免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肠胃不适。不玩食、不走食。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听故事,甚至跑来跑去,这样会影响消化,提不起食欲。不剩饭。每次给宝宝盛饭不要太满,宁愿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
最后,要培养合理的情绪表达。
宝宝也有喜怒哀乐,也要有发泄情绪的渠道和方式。但宝宝掌握的词汇很有限,不足以帮助他们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有的宝宝生气时打自己的头,用头撞墙撞门,揪父母的衣服或者咬人、打别人等等,都是在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如果宝宝个性很强,动作不恰当,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任其发展下去,还会给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大人往往不许宝宝这样或那样,却不告诉宝宝可以怎样,结果孩子很茫然、无所适从。父母必须教给宝宝一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可以选择合适的替代物。生气了,可以打枕头之类的软东西,买些小气球让宝宝去踩也是不错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大,宝宝语言功能也逐渐完善,训练宝宝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诉宝宝有什么要求和情绪说出来,妈妈和他共同解决。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能动手打宝宝,或是打别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许多行为很可能就是从周围人那里学来的。当看到宝宝的不好行为时,就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