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有阳虚和阴虚之分,但这阳虚和阴虚都属于体虚一类,两者之间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呢?日常判断以哪些方面进行区分呢?下面就来教大家区分阳虚和阴虚的方法,赶紧来看看吧。
阳虚和阴虚的区别有哪些
1、病因不同
阳虚
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常见病因有先天不足,房事不节,肾气亏损等。
阴虚
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常见病因为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物质所致。
2、症状不同
阳虚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如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症状。
阴虚
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出现汗热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等症状。
3、调理方法不同
阳虚体质者需要多补阳温阳,常用以补阳虚的药材有红参、杜仲、鹿茸、肉桂、海马、白术等,适量吃一些温燥食物,如胡椒、肉桂、生姜、辣椒、韭菜等,忌食或少食寒凉之物。
阴虚之人则要及时补阴,多食用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这类食物有芝麻、银耳、百合、牛奶、豆腐、白菜等,而且阴虚体质者很容易急躁易怒,除控制自己情绪外,食用这类食物也能缓解体内火气,应少吃辛辣及煎、炸、爆、烤的食品。
出冷汗是阳虚还是阴虚
仅凭出冷汗无法准确判断患者是阴虚还是阳虚,因为出汗这种症状既可能是阴虚,也可能是阳虚,还需要结合更多的症状来判断,如:
1、如果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汗出过多、怕冷、精神疲惫、神疲困倦、喜欢安静、乏力、腰膝酸软等不适有可能是阳虚自汗。
2、若是夜晚出汗并伴有低热、烦躁、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这有可能是阴虚盗汗。
建议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调理身体,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控制性生活次数,适当的增加户外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身体代谢,激发阳气,去除寒湿,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艾灸治疗或者坚持用艾草以及温热水泡脚调理体质。
如何分辨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判断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主要从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来判断,如:
1、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夜尿多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其临床表现有:头目、面色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寒不孕,或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泻泄,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2、肾阴虚
肾阴虚是指肾阴亏损,失与滋养,虚热内扰,以腰酸而痛、遗精、经少、头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有: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简单的说就是肾阳虚即阳气不足,冷特别明显,肾阴虚则会出现虚热、阴虚、火旺,出现假的热像,这是主要的临床区别。
怕冷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怕冷,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多考虑是肾阳虚引起的。
因为在中医理论上,人如果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尤其是肾阳不足时阳气不足、温煦作用减弱,所以会出现怕冷的情况。
不过一个人肾阳虚时除了怕冷,还常伴随有其他的肾阳虚表现,比如腰酸、腿软、无力、耳鸣、耳聋以及夜尿频多、尿急、尿频、尿不尽等情况,甚至会出现阳痿、早泄、性生活低下等临床症状,可根据以上症状判断是肾阳虚引起的怕冷,需要温阳调理治疗,平时可以适当多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坚持用艾草泡脚调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