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宝宝走路时,因脚步力量不够,身体不能保持平衡,肌肉紧张,缺乏触地感,常常会出现用脚尖走路、踮脚的状态;这该怎么办?会不会形成习惯?
合理纠正
大部分孩子,随着动作协调、腿部力量强健后,会自然改为正常走路;若孩子超过3岁,仍然走路踮脚,家长要及时纠正,以免孩子脚底受力不均匀,压力集中在脚尖,长大出现不正确步姿。
纠正方法:家长让宝宝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也可让宝宝在斜波上行走以及用后跟走路,锻炼宝宝的小腿肌肉。每天让孩子练习蹲,或是让他站直后尽可能让身体往前倾,这样他脚背和小腿的角度会慢慢变小。较小的宝宝步态尚不稳定,应教会宝宝正确的轨迹:脚跟落地,平足,推送。
告别车
宝宝走路踮脚,常与过多依赖学步车有关。如学步车的高度不合适,使宝宝的步行重心往前冲,从而习惯踮脚尖走路。建议,最好不要给宝宝过度使用学步车;学步车只是家长需要腾出手来做某件事时,为了宝宝的安全,短暂使用。并且学步车调整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专业治疗
部分宝宝走路踮脚是因腿部异常、跟腱过短,影响行走功能;家长可带孩子到医院,拍X光片检查,观察小孩的双腿是否一样长,肌力是否正常。轻度可以在专业机构,通过肌肉训练矫正,如拉伸小腿肌肉,推拿和进行适当的小腿肌肉训练。严重的请咨询医生。
另外,家长需要提高警惕的是,如果宝宝踮脚走路、走不稳、智力偏低应到小儿神经科检查,是否轻度脑瘫。
选择合适的鞋子
宝宝学走路阶段,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更好地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其次,中筒设计的鞋子,能稳定足踝,减少受伤的机会和改善踮脚尖走路的情况。